返回第四百八十二章 底盘与动力(第2/5页)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块钱,下得了地?”

    在大家笑过以后,我突然意识到:“为什么非得用历史框架呢?思维随着见识走,不就完了吗?”

    “这方案不行吧?”万老师怀疑到:“思维是单向突破,因经历形成的框架可是一个综合整体的结构,没有这个综合稳定的整体结构,自我意识无法建立,我们怎么办?尼采说上帝死了我们怎么办。我们的经历和教育积淀,让我们成为自己的上帝,这个稳定结构是我们参与社会的身份标识,不能随便打破的。”

    他说的这一段,在哲学上属于很根本的问题了。我们在社会上所有角色因经历而产生,我们认识别人与别人认识我的共同点在于这众多角色所综合形成的自我特点,如果没这个共同点,我们在社会中,人与人形成不了意识的联系,人类社会如果没有意识的联系,那就相当于动物群体,根本发展不到今天这个样子。

    “但是,佛教最开始就告诉我们,要自我作主的话,就得抛弃原来的自我意识,当然,一旦抛弃原来的自我意识,就等于抛弃了社会角色,抛弃后的状态,就是出家。”小胡这样一说,仿佛很有道理。

    “问题是,能够抛弃得了吗?”万老师问到:“以我有限的心理学知识,以及前面小胡普及的,就连潜意识这一关,我们都过不了。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即使我们抛弃自我意识的社会性部分,是不是退回到动物性一边呢?”

    当然有可能。前段时间,我收到已经到深圳的小黄的短信,与他在手机上进行了好几天的文字交流,总算把他的误区给纠正了。

    他到深圳后,加入了一家软件公司,收入也还不错,只是生活比较单调。当然,一个重庆人,到外地,除了同学,没什么朋友。况且,在同事里,一帮子软件工科男,单调是肯定的。

    他曾经有过加入佛教修行团体的愿望,一个机缘,他加入了一个

    团体。这个团体运行方式倒相当现代,只是双休日才上课,刚开始,有点像瑜珈班。

    他跟我说,刚开始,是看到别人在上的广告才去看一看的。小姐姐比较多,这很吸引他。毕竟单身年轻人无聊时就有点冲动,想那回事的欲望引导了他的判断。

    等他进入后才知道,这是一个新的佛教修行班。不仅有小姐姐,还有中年的大哥大姐,大概有好几十个人。关键是那种的亲密无间的氛围吸引了他,他需要慰籍,他需要团队,他需要身体到心灵的一个家。

    后来,他知道了,这个团体曾经被禁止过,叫谭崔。也就是鼓吹性放纵的团体,他的身体虽然饥渴,但内心的矛盾还是很复杂的。毕竟,他知道,这种将快乐建立在不道德的肉体交合上,是难以接受的。

    当然,他其实还是很想尝试的,但是,不想这么随机。毕竟,小黄想象中的男女关系,还是需要有爱情。但是,师兄师姐们告诉他,西藏的佛教中,就有男女双修的法门,从最开始的虚空藏到后来的贡嘎活佛,都有明妃。他们一起修行的密室里,墙壁上还挂满了天女行乐的唐卡。

    但是,他仍然受不了这种大庭广众下的呻吟,于是问我,这种方式,对不对头。

    我干脆地回答:当然不对,赶快离开。不是说修行就不能行乐。但是这种行乐,必须有严格的师承和戒律,并且让身体达到某种与气脉明点有关的高度,才有可能。我虽然对密教的内容所知不多,但从刘大哥的叙述中,我可以看出,戒律,仍然是密教中最主要的内容。

    我反问到:“传授你们这个法的人,他得道了吗?”

    小黄回信:“我不知道,如何判断呢?”

    “不需要专业的判断,从学识修养戒律或者气质上来说,他有什么真值得你佩服的地方?”

    “我不太了解他。”小黄承认到。

    “将如此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