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卷 春生之卷 风起篇 第二十四章(第1/5页)  不畏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作者的话:本章中有几个很大的话题,因篇幅的缘故就不在此展开叙述了。

    这一章写的很不好,因为内容间的过渡非常不自然或者说太晦涩,有时间将修改。

    其实,放任众贼虐杀,是辛三有意为之,如此固然会有些耽搁,可瞧瞧周边诸人面色,经过这阵“猫戏耗子”的游戏,士气明显提振。

    对任何个人及组织而言,士气都是非常重要的,无路任何行业,无论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没有士气,没有激情,那么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注1),无论是对绘画c音乐c雕刻等艺术品创作而言还是对科学研究来说,都是这样。

    当一个画家觉得画某样东西很乏味,那么画出来的东西就会真的很乏味。例如画一幢建筑,若从每一块砖头画起,当画到一半时就会厌倦,一旦失去了士气c激情他便不再精心刻画不同的砖头,而是草草结束,因此就只能得到一副失败的作品,所以说士气是设计的关键。(注2)

    而士气对军事,对战争的影响则更甚之,可以说无时无刻不被士气所左右。

    孙子曰: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注3)

    吴子曰:“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其善将者,如坐漏船之中,伏烧屋之下,使智者不及谋,勇者不及怒,受敌可也。故曰,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 (注4)

    曹刿曾言:“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注5)

    拿破仑说:“每次战斗中都有这样的时刻:最勇敢的士兵在极度紧张之后也有逃跑的愿望,这种惊慌失措的情绪,是由于对自己的英勇精神丧失信心才产生的,但是,某种微不足道的情况,某种口实却足以使他们恢复这种信心:高超的艺术就在于创造这样情况和口实。”(注6)

    类似的记载遍布史籍,军心士气的重要性已无需赘言,它是战争中最强大的无形武器,它无处不在又不可触摸,它是既能毁灭自己又能毁灭对方的双刃剑,谁能熟练高效的操控它谁就能取得胜利。

    无论是吴起为士卒吮疽,刘邦对韩信推食解衣,还是铁木真杀人屠城等等,这些都是激励己方士气,消弱彼方的手段,至于所谓的爱兵如子,身先士卒与之同甘共苦,倒履相迎之类的也皆是为此。

    手法千变万化,虽然有效,可也都是低级手段,是操控士气的术,其皆出于道。

    司马法言:“贤王制礼乐法度,乃作五刑,兴甲兵以讨不义。巡狩省方,其有失命c乱常c背德c逆天之时,而危有功之君,徧告于诸侯,彰明有罪。乃告于皇天上帝日月星辰,祷于后土四海神祗山川冢社,乃造于失王。然后冢宰征师于诸侯曰:某国为不道,征之,以某年月日师至于某国,会天于正刑。既诛有罪,王及诸侯修正其国,举贤立明,正复厥职。”(注7)

    讨不义,诛有罪,以正义伐邪恶,代天行道,令上下同欲,这是非常高明,非常强大的方法,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它在各个主要的文化系统中一直无解。

    孙子曰:“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故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注8)

    这就是顶层建筑,只有从文化c治政c经济c军事的制度做起,令法度规则合于天道自然,才能真正的使己方立于不败之地。一旦功成,要达到“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注9)的水平就不过是小菜一碟了,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正常。

    毕竟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其并非关键,而“以土地形诸侯,以政令平诸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