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左右,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左右,小孩放学、放假或礼拜天,家长多让其带着镰刀、挎着篮子或带上绳子,到坡地里或山上割草。其实要说割草的名堂还真多,小一点的孩子大都割猪草、兔子草,割一些嫩一点的草,猪、兔都爱吃;大一点的孩子则给生产队里割牛草,图的挣工分,大都割些老一点的草,这样的草牛爱吃;还要割青草沤绿肥,割山草煮饭,还有放山时全村人出动上山割草。割草也是人生路上的一段难忘的经历。
记得我刚学割草的时候,连割草的镰刀都不会选择。一次,我放学回家就急匆匆地到西厢屋里找镰刀,准备去割草,结果没找到草镰子,记得我刚学割草的时候,连割草的镰刀都不会选择。一次,我放学回家就急匆匆地到西厢屋里找镰刀,准备去割草,结果没找到草镰子,急得索性拿上一把柴镰子就上了坡,大我一岁的邻居伙伴就笑我:“你怎么拿着柴镰子来割草?”我说:“没找到草镰子,用柴镰子也差不多。”邻居伙伴成竹在胸:“差不多?你割一割试试吧。”结果,邻居伙伴背着割的草从后面看不见人,而我力没少出,却割了个“狗脖子”背回家,到了村头,本家小叔见了就带有戏谑地说:“你看人家xx割这么多草,你就割了个‘狗脖子’。”大凡割过草的人都知道“狗脖子”是什么意思,形容割的草像狗脖子一样粗,这是乡村百姓笑话割草少的人。在农村常割草的人,都知道镰刀在割草中的重要性,都在精心选择一把好的镰刀,刀锋锋利,刀把弯曲有度,看着顺心,割草顺手,还是炫耀的资本,一把镰刀保养好了,可以用上许多年。自此以后,我明白了镰刀好坏在割草中的差距,再也没有拿着柴镰子去割草了。及至长大以后,我渐渐懂得了这里面蕴含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很深哲理。
割草也是有姿势的,割草时需蹲下,左手反握着一把草,右手把镰刀紧贴地面往前推至草的位置,用力往回拉镰刀,杂草就瞬间仆倒,耳边就会传来“沙沙”的声音,假若几人同时割草,就会听到一阵阵有节奏的“沙沙、沙沙”声,儿时听起来一如远古的音乐,割草越急,听起来越顺耳,这是局外人所听不到的美妙声音。割草还有一种方式叫“砍草”,顾名思义就是用镰刀砍草。砍草的时候,需弓起身来,先割一大把草握在手中当“引子”,把引草横着:“xx(男同学)和xx(女同学)唯独两人在一起割草。”“xx和xx割草割到了玉米地里。”听着这样的话,我总是一笑了之,别的同学却津津乐道起来,以致班里、校里都传遍,这都是割草在那个年代所引发的题外故事
割草也有大行动的时候,也就是全村行动去割草,这样的行动确实扣人心弦,铭记在心,甚至一辈子都忘不了这样的事,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极少遇到过这么大的群体,这么积极主动,冒着黑干一件事的。那时候,放山这天的凌晨,村里的大喇叭就会突然地响起来,有点惊人:“大家请注意,大家请注意,今天放山,今天放山……”大喇叭的吆喝声,如战时的一声令下,村民们就如同紧急集合的士兵一样,迅速起床,胡乱穿上衣服,仔细地辨听着大喇叭的声音,准备上山割草。
我父母都在村里干事,大喇叭一响,就知道是说放山的事儿,其实已经事先告诉了我和弟弟,可父母还是[.]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