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正确,他从来不会在意给他提意见的人是谁,只会大方的认错,然后改正。在这一点上,司马懿就显得大为不如,或许是名门大族的自傲让他难以向其他人低头吧。每一次当他和陆逊有不同意见的时候,两个人总是会争一个面红耳赤,甚至有些时候哪怕司马懿已经意识到自己错了,也会用狡辩的方式来反驳对方,一点也看不出他后来居然会是一个那么能隐忍的家伙来。果然人的性格是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的啊。
曹彰满脸的纠结,高夜也看得出他正在天人交战之中,或许他也觉得大家说的有道理,可是又觉得上山驻守是一招妙棋吧。因此高夜也未等他答话,直接开口道:“说实话,我是不赞同上山这个选择的。这里地势险要,如果时间充裕,应当在这里修筑城关才是。如今既然是不期而遇,那么当道驻守绝对要比上山强得多。山势险峻,向下冲杀本就不易。山下军士严阵以待,几轮箭雨就能将你的士气打击个干干净净。反之若在当道驻守,敌军想要继续进犯,就不得不进攻你的大寨,如此险要之地,进攻的一方伤亡总是会惨重一些的,即便到最后你守不住了要后退,敌军兵锋已疲,能不能继续进犯亦在两可之间。况且只要敌军进攻,总会有机可乘的。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之所以在史书中连篇累牍,无非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太少罢了。绝大部分的战争,还是要硬碰硬的厮杀的。说到底打仗打的还是军力,是后勤,是士卒的韧性啊。”
眼看着几个人都在频频点头,高夜也是微微一笑,他们年纪还小,如今又是纸上谈兵,犯错误不可怕,只要明白自己哪里错了就是好的,这大概也算是一种未雨绸缪了吧。不过这几个小鬼可以姑且放过,诸葛亮这个名字在高夜的心中已经算是彻底的挥之不去了。甚至就连蔡琰都在好奇这个让高夜梦里面都会念出来名字的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高夜没有对蔡琰仔细解释,只说简单的说了一下他的身世,以及他那个如今正在江东为官的兄长诸葛瑾而已。至于自己为什么对他念念不忘,高夜还真没办法解释,一个小孩子,又是素未谋面,高夜就说他将来必是一代名相,定会千古流芳,那高夜觉得自己在蔡琰眼里离神棍也就不远了。
不过诸葛亮的身世在郑玄听来,可就大为不同了。说起来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早亡,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中,都只是被一笔带过而已。可是作为在青州赋闲十几年的郑玄来说,诸葛珪的才器他还是很认可的。当郑玄找到高夜,说起诸葛珪的时候,更是老泪纵横,一个劲的说着什么天妒英才的话语,让高夜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招架,只能一个劲的安慰着老爷子不要伤了身体。
临了,郑玄还是郑重的向高夜提出,派人去琅琊寻一寻这诸葛珪的后人,也就是高夜念念不忘的那个诸葛亮,以及他的弟弟妹妹们。郑玄虽然不知道高夜到底是如何关注起了诸葛亮这个人的,可是对于郑玄来说,把诸葛亮弄到书院来,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对此,高夜自然是满口的答应,毕竟要是自己动用力量去寻找诸葛亮,着实有些诡异。反倒是打着郑玄的旗号,更能顺理成章一些。能把诸葛亮这样的牛人笼络到曹操的阵营里,高夜觉得天下至少可以早统一三十年。
这些天书院正在组织期末考试,再过三天,整个书院都要放假,所有的学子也要准备回家去过年了。只是茫茫风雪之中,两队骑士各自出发,一队径直前往琅琊,另一队则是去往了荆州。毕竟在高夜的记忆里,诸葛亮在他父亲过世之后,是跟着叔父诸葛玄一起生活的,他这个叔父早年间做过刘表的属官,他哥哥过世,他这才从荆州返回徐州,照顾他这几个年幼的侄子侄女。后来曹操和陶谦开了战,徐州动荡,诸葛玄这才带着诸葛亮他们远避荆州。
可是如今除了诸葛珪早亡这件事没变之外,其他的事情变没变高夜真的是不能确定。曹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