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6 章(第1/4页)  权力玩家赵匡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煜正在兴头上,被这么一搞,赏花的心情都没了。此时面对潘佑的“国将不国”论,李煜在他的作品和另一份奏章上一并批了个答复:“知道了。”

    另一位上书者名叫汪焕,还是个没当官的进士,他在奏章里将李煜和历史上另一个更为狂热的佛教信徒梁武帝相提并论,此人曾经刺自己的血写经书,把自己施舍到寺庙中去做和尚,每次都是大臣们用巨款把他赎了回来,赎了回来他又去,又赎回,他一共去了四次。他跪下来给僧人行礼,把头发披散,让僧人去践踏。可一个如此虔诚的佛教信徒,最后还是国破家亡,而且甚至是被围困在台城中,活活饿死。

    面对这种恶dú的对比,李煜倒是并没有发怒,而是夸赞了一番汪焕的忠心,给了他一个不大的官职,算是应付了过去。可这位潘佑就没这么好对付,见自己奏章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心头愤恨难平,竟然连续上了七道奏折,并以辞职相威胁,赌的是李煜舍不得他这个笔杆子的离开,肯定就采纳自己的意见了。可一路退让到底的李煜竟然在辞职报告上签了字,给潘佑安排了一个去国史图书馆去做历史研究的工作。

    愤怒的潘佑决定使出杀手锏了,973年九月,他再一次饱蘸浓墨写了第八道奏章,和前七道一起,复制数千份,进宫之前沿途发放,由于奏章太多,潘佑只得以牛车拉之,又因为拉车的是头公牛,所以潘佑此举被称为“公车上书”。当然类似事件在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又在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下反对《马关条约》时上演过一次,但彼时的“公车”又有别的意思了。

    在这封著名的奏章里,潘佑诠释了“愤怒出诗人”的真正含义,骂完了李煜治国昏庸之后,还为其指出了未来的归宿:会像历史上著名的桀、纣、孙皓几位昏君一样。

    这几位大名鼎鼎的前辈,李煜自然是知道的,桀的名气已经大到成了“残暴”的代名词,至今还有“桀骜”之说;而酒池ròu林、比干挖心,都是拜纣王所赐,家喻户晓;至于孙皓,更是具备借鉴意义,因为此人是孙权的孙子,吴国末代皇帝,当西晋大军杀来的时候,他还忙着在宫中剥人皮、剜人眼,后被俘投降,更重要的是,这事就发生在不足七百年前,地点是南京。

    好脾气的佛教徒李煜终于怒了,这时又有大臣告诉李煜,潘佑这种恶dú攻击陛下的言语背后,绝对有人煽动,我看他朋友李平嫌疑不小。

    李平也是像韩熙载一样是外来户口,祖籍幽州,算是赵普的老乡,于李当政时偷渡至南唐的,曾担任南唐农业部长。任上为了解决南唐贫富两极分化的问题,曾经向李煜建议恢复古代的井田制,勒令富人退出夺占穷人的土地,同时依《周礼》造民籍、牛籍,全国范围内大量开荒种地。这个措施并不意外地很快遭到既得利益集团的坚决反对,改革失败的李平也成了很多人的眼中钉。加上李平平时喜好谈神论鬼,好结jiāo江湖术士,跟笃信佛教的李煜谈不到一块,也让李煜感到不满。

    既然这样,那就一锅端了。

    于是李煜先派人去抓了李平投入大牢,随后又派人去抓潘佑。自由惯了的潘佑没想到老上级这次来真的了,绝望之中在家自杀,不久之后,改革家李平也在狱中上吊自杀了。

    听到两位文臣自杀的消息,李煜突然感到有些眩晕。因为就在此前不久,他还赐死过一位武将,林仁肇。

    作为南唐第一名将,林仁肇的身材是很特别的,体魄雄健,骁勇善shè,膂力过人,有《终结者》中施瓦辛格之风。不过林仁肇行事风格有点非主流,曾经在胸前文了一头猛虎,故号称“林虎子”。后周显德二年(955)十一月,柴荣率军攻淮南途中于正阳桥与南唐军激战,林仁肇带领1000敢死队员去焚烧此桥,结果风向突变,焚桥不成,撤退时他单qiāng匹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