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8 章(第1/4页)  权力玩家赵匡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还充满希望。

    ……

    南京!南京!

    别无选择的李煜派出了南塘第一辩手徐铉北上,希望用他无与lún比的口才说服赵匡胤退兵;可是赵匡胤先让几个大字不识的武将消磨掉徐铉的锐气,之后方才亲自接见,面对徐铉说出的“李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的长篇无罪辩护,赵匡胤只用了一句话就让他哑口无言:“尔谓父子者,为两家可乎?”

    江南才子应该也在此时意识到了亡国的危险,曾经在此期间填过一首《临江仙》,昔日那位填词如行云流水的词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李煜颤抖的双手,他潦草地写下这样的诗句: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画帘珠箔,惆怅卷金泥。

    门巷寂寥人去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随后,穷途末路的李煜把最后一线生机寄托于江西15万大军朱令的援军身上。此时虽然南唐兵力弱小,但是士兵熟悉水战,长期屯兵于江西鄱阳湖,本来是防御两湖地带,若能火速东进,顺流而下,斩断采石矶的浮桥,断了宋兵后路,逼围困金陵的宋军主力退回江北,可能还会有部分军队来不及撤走成为战俘,南京解围,亦是大有可能。

    在李煜诛杀林仁肇事件中出力甚多,并最终取代了林仁肇的职位的朱令却是个优柔寡断之人,手下早就劝他趁着长江夏季涨水的机会,赶快组织船队乘风而下,可惜朱令却担心万一不成功,被敌人一断后,就会全军覆没。所以,当李煜在南京城里望眼yù穿的时候,朱令在江西等了五个月。

    五个月中发生了很多事情,一是围城宋军的攻势越来越猛,同时还有一个噩耗传来,南唐的大后方阵地润州(今江苏镇江)也失守了。润州在地理位置上十分重要,如果说采石矶是金陵的西大门的话,那么润州就是东大门,金陵城里的后勤补给主要就是通过它来完成的。为了增强润州防御,李煜派跟随了它多年的侍卫长刘澄去当润州的节度使兼留后,可惜刘澄是一个比皇甫继勋更彻底的投降派,到任不久就叛变投敌,投降了攻城的吴越军。

    转眼到了十月。东西门户全部失守的李煜再次遣使催促朱令发兵,而朱令自己也知道,若是再拖几个月才去支援金陵,只怕到时只能看到死的李煜了。于是下定决心发兵东下,组织南唐水军10余万,号15万,大的战舰有十余层楼高,能容纳千人,然后顺江而下,直扑金陵采石矶。

    可惜十月的长江正值枯水期,大船难行。

    率大军到达皖口(今安徽安庆市西南)的朱令很快遭到了宋军的猛烈袭击,危急时刻朱令决定学习三国之时的孙刘联军,省掉周瑜打黄盖的一系列计策之后,点燃满载油脂和柴草的船朝下风位的宋军猛冲过去。

    眼看宋军就要像曹cāo的水军在赤壁之战中一样葬身火海。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令朱令突然晕了过去。

    因为江面上忽然刮起了北风,火船倒退回来,点燃了他自己的高大战船。

    15万南唐水军全军覆没,朱令以身殉国。

    yù哭无泪的李煜怀着最后一线希望,再次派徐铉北上求情,得到的答复是赵匡胤按剑而起:“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史载徐铉“惶恐而退”。

    当徒步行文至此,再回头清点文字的时候,发现南唐部分已经占去超过全书1/5的篇幅,于是想起1993年6月23日剑桥大学的牛顿研究所。台上的怀尔斯宣读着证明,会场上保持着特别庄重的寂静,当他写完费马大定理的证明时,他说 “我想我就在这里结束”,然后会场上bào发出一阵持久的掌声。

    我想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