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之。老人亦神色顿异,急挽相士出,谓之曰:“此是老夫寡女,xìng最贞烈,先生奈何失言?”同来二人亦谓:“先生信口而谈,此事全无影响,诬青娘甚矣!”相士大惭,赤颈汗面,无言可答。老人又曰:“虽然,劳先生远行,岂可空返?当奉薄谢。”即入内取金钱赠之,二人亦各有所与,相士皆辞而后受。共议留宿书斋,忽闻青青率数婢持梃而出,大骂曰:“贼奴犹敢逗留受赏耶?须令吃吾棒!”相士奔逃,女追之半里,及城乃返。
时城门已合,坐以待旦。天明,视金钱,皆纸耳。往迹所居,杳非人境。知逢鬼物,怖骇而归。事闻于街衢,后遂无问津者。
奎章道士
乡人之始死者,其家必召道士竖符。有奎章道士以术鸣于乡,凡建醮设法,道士无不与者。
一日,于人家竖符归,夜已初更,星光昏黑。迤逦行田野中西风嗖嗖扑面。忽有一物迎至,面阔一尺,长仅数寸,色黝黑,似笑似哭,两耳大如葵扇。与道士jiāo臂过,两肩相触,冷气shè人入肌骨。道士立而凝视,物亦屹立相向。道士初不甚辩,久之乃审见其状,始知非人;惊怖失措,亟以米囊提之,物亦灭。
李氏fù
余客郡城时,谈席间,闻客述一事甚怪:
有张姓娶李姓fù,道稍远,亲迎之日,中途而新fù不见。香车绣箔,女家封键依然也。于是张疑李氏未尝以女来,而媒者及舆夫固见其以女来也。李闻之,亦疑张杀其女,故责我不以女至,而媒者及舆夫诚未见其女至也。两不能释,以闻于宰。宰不能明,于是遂疑媒者及舆夫,或利其奁,或yín其色,中道共图之。而媒者则两家之亲旧,乡里之所谓端人也。而舆夫则未尝逃一人,妆奁则未尝亡一物也。以闻于守,守不能。以闻于诸司两台,诸司两台皆不能决。
延滞三年,遂成艇狱。两姓之民,咸愿息焉。忽空中掷下一人正新fù也,枯槁死矣。其事遂白。
噫!此何怪欤?
胡夫人墓
分宜某塾师,聚徒山中。门人某生,聪颖而好学,师绝爱之。而见其体渐赢瘦,神色然,谓攻苦所致,戒以少辍,然殊不闻诵读之声,窃疑之。夜就其窗外伺之,则闻有人喁喁私语,音似fù人,而听不能彻。意其私人闺阁也,甚怒。
明日,使他徒诘之,生不能讳,遂告之曰:“向暮行山下,逢一女子含笑而来,姿容旷世,款语通情,遂订私约。夜分乃来,入自侧门,会于灯下。比寝,则幽香软玉,宛转衾席间,复以径寸明珠置我口中,戒勿吞咽,将晓则仍取之去。盖已如是两月矣。叩其居址姓氏,乃山下前村之女。如此佳人,如此密约,吾非石人。诚不能遣,直愿为斯人死耳!”
徒以告师,师益疑之,度人家闺女。恶能晓夜独行,踪迹不露如此?果若所云,其殆妖魅也。且明珠必取精之具,若再来,当吞之,以观其变。乃召生而教之。
是夜,女子复来,纳珠如故。及其将取,则吞之。女子跌足面泣曰:“垂成之功,堕于一旦矣!”生歉然不安,叩其故。女子曰:“此珠已历五百年。死于此珠苕,凡九十九人,皆聪明、富贵,寿考主人,其精气尽在于是。若经百人,则成正果,不谓乃败于君也!邪道求仙,终归无益,安敢怨君?君后日福祚且不可量,幸念枕席之情,明日求吾尸于东山下,棺椁而葬之,得比于君之姬妾,岁时以杯酒浇冢上,不使游魂弱魄寂寞泉台,君主惠也,死亦无憾!”遂相持恸哭而去。同室之人莫不闻之,惟之见形耳。
次日至东山之下,见一大狐死焉。生伏而哭之,甚哀。殡葬如礼,为文而祭之。夜乃梦女子来谢。
生自吞珠之后,精神智慧尽倍于前。居显秩,登上寿,皆珠所益云。乃题狐墓曰:“胡夫人之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