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姓杜氏,年十五,往荆州玉泉寺,依弘景律师①出家,受具习毗尼藏。
一日,慨然直诣曹溪②,参六祖③。祖问:“什么处来?”曰:“嵩山来。”
祖曰:“将什么物来?”曰:“说是一物即不中。”祖曰:“还可修证否?”
曰:“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祖曰:“即此不污染,诸佛所护念,汝
能如是,吾亦如是。”师豁然契会,执侍一十五载。开元中,往衡岳般若寺
居焉。有沙门道一,住传法院,常日坐禅,师往问曰:“大德从禅,图个什
么?”一曰:“图作佛。”师乃取一砖,磨于庵前石上,一曰:“磨砖作甚?”
师曰:“作镜。”一曰:“磨砖岂得成镜?”师曰:“磨砖既不成镜,坐禅
安能成佛耶?”一曰:“如何即是?”师曰:“如牛驾车,车不行,打车即
是?打牛即是?”一因礼拜,请问曰:“如何用心?即含无相三昧④?”师
示一偈云:“心地含诸种,遇泽悉皆萌,三昧花无相,何坏复何成。”师有
入室弟子六人,一一仰所云。天宝三年,圆寂⑤于衡岳。
【注释】
①律师:和法师、禅师一样,是对善于解释佛家经典的僧人的一种称谓。
②曹溪:水名,在广东曲江县东南双峰山下。因六祖慧能在此演法而闻
名。
③六祖:唐代僧人。佛教禅宗第六祖,故也称六祖禅师。
④无相三昧:佛家的一种境界。
⑤圆寂:僧尼之死称为圆寂。
道一禅师
无筋骨妙水,有酒ròu俗人
大师姓马,相貌奇异,身形伟岸,走路似牛,目视如虎;他的舌头伸上
去能过鼻子,脚底下有两圈花纹。
道一大师还小的时候,就随渝州圆律师出家。到了唐开元年间,在衡岳
山中学习禅宗,当时正碰上怀让禅师传经演法,便把禅的真经要旨秘密地传
授给了他。后来,大师在开元禅堂中讲解经法,众僧闻讯纷纷赶来,云集在
座下,大师对他们说:“你们各自相信心就是佛,不必寻求更高深的道理。”
有个僧人不解地问:“为什么说心就是佛呢?”大师答道:“只当作是小孩
在啼哭。”僧人又问:“小孩不哭了又怎么解释?”大师说:“那即不是心
也不是佛。”一位姓庞的居士问:“水是没有筋骨的,可它却能托起很重很
重的船,这又怎么解释?”大师说:“我这里没有水也没有船,更谈不上什
么筋骨了。”洪州廉使向大师请教:“弟子我是吃ròu喝酒对呢?还是酒ròu不
沾对?”大师答道:“如果说吃对,这是你当官应有的俸禄;不吃也对,因
为这是你的福气。”道一禅师共有真传弟子一百三十九人,他们各为一方主
持,流传甚远。唐贞元四年,大师登上建昌石门山,看到洞壑平坦,忽然对
跟随的僧徒们说:“我找到了我的归处。”说罢立刻端坐故去了。
【原文】
师姓马氏,容貌奇伟,牛行虎视,引舌过鼻,足下有二轮文。幼岁受具
于喻州圆律师。开元中,习禅定于衡岳,遇怀让和尚传法,密受心印①,讲
法于开元精舍②。四方学者云集座下,师乃谓众曰:“汝等各信自心是佛,
无事他求。”有僧问和尚:为何说即心即佛?师曰:“为止小儿啼。”僧曰:
“啼止时如何?”师曰:“非心非佛。”庞居士问:“如水无筋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