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得即拈下笠子。”三问师皆无对,尼便去。师自叹曰:“我虽丈夫之形,
而无丈夫之气。”拟弃庵往诸方参访。其夜山神告曰:“不须去此,将有大
菩萨来说法也。”旬日,果天龙和尚到庵,师乃迎礼,具陈前事。天龙竖一
指示之。师当下大悟,自此凡有举示,师亦唯举一□①,□②无提唱。有一
童子于外,或人问曰:“和尚说□③法要?”童子亦竖起指头,归而举似于
师。师以□④割断其指,童子叫号出走,师召一声,童子回。师复竖起指头,
童子豁然领解。一日谓众曰:“吾得天龙一指头禅,一生用不尽。”言讫示
灭。
【注释】
①原文缺,疑是“指”。
②原文缺,疑是“余”。
③原文缺,疑是“甚”。
④原文缺,疑是“刀”。
惟俨禅师
悟佛道,云在青天水在瓶
禅师姓韩,十七岁随慧照禅师出家,受戒于衡岳希cāo律师。禅师曾慨叹:
“大丈夫应当脱离佛法保持自己心境的清净,怎能为区区小事耿耿于怀?”
后拜石头大师为师,学到了佛法真谛。一天禅师正在打坐,石头问:“你在
干什么?”禅师说:“什么也没干。”石头又说:“那么说你在闲坐呀。”
禅师回答:“如果闲坐那不就是做了吗?”石头接着问:“你说不做,那么
你到底不做什么呢?”禅师说:“连您这样精通佛法的大师也不知道呀。”
有时石头出言怪僻,说:“语言行为互不相关。”禅师答:“不言语、不行
动,也不相关。”石头说:“我这里针扎不进。”禅师说:“我这里石上载
花。”石头大师听后欣然点头。
朗州刺史李翱,为了请教佛法,亲自进山拜访禅师,禅师当时手持经卷,
连看都不看他一眼,李翱xìng急,上前说道:“见面不如闻名。”禅师叫李翱
的名字,李翱答应了一句,禅师说:“为什么耳朵很灵,而眼睛却视而不见
呢?”李翱于是拱手相谢道:“请问禅师,什么是佛法的道?”禅师用手指
指天,指指地说:“明白吗?”李翱说:“不明白。”禅师说:“云在天上,
水在瓶中。”李翱欣然有悟,送给禅师一首偈语:“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
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又问:“什么是戒、
定、慧?”禅师说:“我这里没有这种无用的东西。”李翱茫然不知何意,
禅师又说:“太守您要搞明白佛家的真谛,就要向上攀登,直到高山顶上坐
下来;向下探索,一直深入到海底。如果不能舍去凡念的话,就不能修身养
xìng。”一天夜里,禅师在山路上行走,忽然乌云散去露出明月,禅师大笑一
声,声震九十多里。老百姓听见后吃惊地相互打听,不知道这是什么声音。
李翱因此写诗一首:“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
月下披云笑一声。”唐大和八年,禅师忽然有一天大叫:“法堂倒啦!”众
僧听见后抬着梁柱赶来支撑,禅师却寂然逝去。
【原文】
师姓韩。年十七依慧照禅师出家,纳戒于衡岳希cāo律师。乃自叹云:“大
丈夫当离法自净,岂能屑屑事细行于布巾耶?”即谒石头,密领宗旨。一日,
师坐次,石头问曰:“作什么?”曰:“一切不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