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步,在各步骤向厂部产成品结转成本时采用平行结转差异法。即只利用平行结转法的原理,不结转产成品应负担的实际消耗数,而是结转成本差异。
产
成
品
定
额
总
成
本 ± 第一步成本差异额 产
成
品
实
际
总
成
本
± 第二步成本差异额 =
± 第三步成本差异额
将以上三张图进行综合处理绘制成一张图,则其关系如下:
车间产品定额单位成本 × 车间产品产量 = 车间定额总成本 - 车间实际消耗量 = 车间成本差异
产成品定额单位成本 × 产成品产量 = 产成品定额总成本 ± 各车间成本差异及其他差异 = 产成品实际总成本 ÷ 产成品产量 = 产成品实际单位成本
以上介绍的是“平行结转定额差异法”的基本做法。如果进一步地说明,可以发现,平行结转定额差异法与其他成本计算方法相比,具有如下六个特点:
第一,车间之间半成品数量转移,定额成本的金额也相应转移。上、下车间或车间、中间库之间的半成品(或中间产品)的转移,严格履行转jiāo手续,在半成品数量转移的同时按定额成本(或计划成本)作价进行核算.
第二,各车间成本计算不必相互等待。由于半成品转移是按定额成本作价,所以下一车间不必等待上一车间成本转账,各车间可以齐头并进,及时完成成本计算任务。
第三,成本差异平行计算,各车间的差异直接转给产成品负担。即各车间各自按照本车间的产品产量计算本车间的成本差异,算完后一次全部转给厂部,而不转嫁给下一车间,这样有利于划清各车间的经济责任。
第四,成本计算免去了繁琐的成本“还原”之苦。由于各车间者平行结转(分成本项目的)成本差异,厂部又将这些差异逐项汇入产成品成本之中,故产成品成本本身就是“还原”的。
第五,计算本期成本,不受期初期末在产品成本的影响。期末在产品成本一律按原材料的计划价格和上一车间转来的自制半成品的定额成本留存,不用把本车间的发生的加工费用按产品完工程度计算出一部分留在在产品上。这样就把本期的成本差异全部及时地反映出来,并全部转给厂部。
第六,车间成本分析和厂部成本分析的数据一致。由于各车间的成本差异都是产成品成本差异的组成部分,因此开展成本分析时,厂部分析得出的各车间成本情况,也正是各车间向厂部汇报的实际成本情况。
第五篇--报账篇
1. 什么是结账?结账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2. 结账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3. 结账时怎样根据不同的账户记录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
4. 结账如何划线?
5. 结账时对于账户余额怎样填写?
6. 结账时能否用红字?
7. 怎样把有余额的账户余额结转至下年?
8. 常见的账务处理程序有哪些?账务处理程序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9. 什么是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10. 什么是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11. 什么是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12. 什么是日记总账务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