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4章 廷试(第5/6页)  锦绣官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气氛在涌动。

    林重阳很快就感觉到了不对劲,他不经意地抬头略活动一下颈椎,悄悄挪挪腿,现在早就不习惯跪坐,很容易会麻掉的。

    但是动作幅度不可以过大,否则就是殿前失礼。

    他抬眼的时候恰好对上唐煜的视线,不知道为什么,他居然从对方眼睛里看到了怨念,给他弄得一愣,忙低头看着卷纸。

    唐煜为什么那么一个表情呢?

    林重阳暗自吁了口气,开始磨墨,他磨墨也是讲究动作和呼吸配合,在外人看来动作优雅不疾不徐,倒是挺有看头。

    磨墨完毕,他的思路也理顺,开始提笔在稿纸上书写。

    自从乡试以后,稿纸也不许草书了,所以他规规矩矩地写端正清雅的馆阁体。

    “臣对,臣智识愚昧,学术疏浅,不足以奉大问,窃惟陛下当亨泰之交,抚盈成之运,天下皆已大治,四海皆已无虞”

    开头自然要先摆明立场,面对皇权,自己卑微渺小战战兢兢,唯恐不能表达恭敬忠诚于万一。

    之后就要开始引经据典,列举历代经验得失。

    秦皇汉武c唐宗宋祖,哪怕再英明睿智的君主,时至今日也只能在史书中膜拜雪泥鸿爪,但是能留下英明事迹与人说,已经是名垂青史,万世流芳。

    而不管秦汉唐宋,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基本国策c重大方针,那些政策有的为朝廷和百姓带来了益处,有的变成了灾难,不管好与坏,在历史的进程中都得到了验证。

    事实胜于雄辩,现实是检验国策正确与否的唯一途径,而非某一家某一人之言。

    圣人言:苟日新,日日新。

    时代在进步,主君越来越英明,朝廷百官也日益精进,百姓越发富足c明智,盖国策正确而上下齐心之成果。适当拍拍马屁。

    自然还是要列举各项国策,劝课农桑c普及教育c教化百姓c提高科技c加强百官美德培育一系列的政策,本就存在的,他再抒发自己的见解加以美化,总之既能让人觉得他在夸赞当下,又能感受到诚意,读到他的独家建议,为君一片赤诚。

    至于海禁,对他来说,根本问题不是海禁,不在是否开海禁,而在于国策,基本国策。

    用当下的话就是法度,法。

    祖宗成法可不可变?

    他的答案当然是可以变,而且必须要变,自然也不会说得那么生硬,而是要委婉而且美化着说,先把祖宗一顿美化颂扬他们的伟大和功勋,亿兆子民能够安居乐业都因为祖宗基业,江山社稷。

    但是没有一样法度是可以永恒不变而适应万世的。

    何谓祖宗之法?

    林重阳决定和他们玩文字游戏,不要把眼光一味地拘泥于祖宗具体定下的一些律法,什么永不加赋c不开海禁c不与蒙古互市这些具体的法令并非祖宗之法,而是祖宗根据当时当下的大环境c敌情,订立的一些最合适的策略,随着时过境迁,环境变化,这些策略就会被新的更适合的取代。

    这些新的更适合的策略就不是祖宗之法?就是对祖宗之法的背叛?

    差矣。

    祖宗之法,其核心便是为了江山稳固c海晏河清,大明盛世。

    只要能够创造大明盛世,便是祖宗之法,是最高祖宗之法c大明之法,任何法度都要在此基础之上。

    凡是符合能缔造大明盛世的法度,就是祖宗之法,是大明之法,万世之法。

    合适,则境内推行,不合适,则迅速修改,而非一味借口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而逃避责任c躲懒!

    只要是为了弘扬圣明之君的伟大c为了缔造强盛大明的未来,为了使得百姓安居海晏河清,万法可行,此为根本之法,有此法可以,则政令出于根本,君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