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41话:察必皇后(第1/2页)  不死贱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忽必烈与察必的婚姻一开始是政治婚姻,察必的父亲是成吉思汗下的大将。黄金家族为了笼络人心而联姻,但是察必的魅力很快地就征服了忽必烈。察必不仅是元宫地位最高的女人,也是最受皇帝宠爱的女人,察必事事以忽必烈为重,以淡泊之姿赢得了丈夫的尊重。

    察必生命共发生了两件足以影响元朝的大事,忽必烈是一个打仗的天才,他的势力很快就引起了他哥哥也就是蒙古大汗的忌惮,忽必烈为了避嫌,把察必和子女送到汗廷当人质。察必在这过程没有半点异议,下定决心与丈夫共患难,这件事让忽必烈与察必真正成为了生死与共的爱人。

    察必的另一个明举是在忽必烈继承汗位时当立断,当时蒙古大汗去世,幼弟阿里不哥对汗位虎视眈眈。而忽必烈还在前线攻打原,他不知道该如何抉择,察必给忽必烈送去了密报,忽必烈最终下定决心回京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最终忽必烈成就大汗,为他日后统一国奠下基础,察必在忽必烈继承汗位的事件上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察必也经常劝诫忽必烈,有一次有官员奏请将京城郊外的农田划为牧场,得到了忽必烈的允许,皇后想要劝阻,刘秉忠拜见忽必烈,察必也正好在身边。皇后故意指责这个汉臣为什么不劝阻皇帝划农田为牧场,忽必烈听到察必的话后默不作声,最后牧场的事不了了之。

    察必皇后是济宁忠武王的女儿,聪慧敏,容貌美丽。但是后人提及察必皇后最多的不是她的美貌,而是她的审时度势,那时南宋的太后被俘虏到大都,水土不服,察必皇后一时善心大发,请求丈夫将太后送回江南。

    忽必烈不肯答应,但是察必皇后不肯放弃,一连求了次。这时忽必烈才对察必皇后说了他的真实意图,如果将太后放回南宋只怕会害了她,要是真的为太后好,就让她待在大都。并让皇后多做做南宋太后的思想工作,察必皇后一点就透,读懂了丈夫的真实意思。

    从此之后察必皇后不再提释放南宋太后,而是配合丈夫,对太后多加关心。南宋太后自觉回归无望,出家为尼,为此察必皇后还将免税的土地拨给太后当做她的生活费,因为察必皇后的用心,太后一直对元朝心生感激。

    翰林学士曾经为忽必烈讲过唐史,读到长孙皇后的事件时,皇帝让学士到皇后寝殿前读,察必皇后承诺自己会多读这样的故事。

    察必皇后并不爱铺张浪费,相反是个勤俭节约的人。有一次,察必皇后曾经使用了丝绸,忽必烈知道后说,丝绸是军需用品,不可随便取用。于是察必皇后带领宫女自己纺织,不仅将旧弓弦的丝织成绸缎,也将无用的羊毛编织成地毯。世人赞叹一个皇后竟能勤俭节约到这种地步,察必在历史上留下的声名并不响亮,但她确实是一个贤明的皇后。

    察必一共生有子一女,大儿子名叫真金,他还有一个早夭的哥哥。真金出生在漠北,适逢海云禅师应召到此,忽必烈请海云为自己的儿子命名,海云以世间万物真金最贵,定下了真金的名字。

    真金少年时代时,父亲忙于政务,由汉臣教育成人,真金深受汉家化的影响。忽必烈继位之后,真金封为燕王,蒙古朝廷的汉臣建议忽必烈采取原嫡长子继承制来决定储君的人选。

    忽必烈最终采取了建议,将真金封为太子。有御史上奏忽必烈禅位给真金,真金得知此事后忧虑非常,为此忧郁成疾,不久就去世了。真金的死让作为母亲的察必悲痛欲绝,真金死后,忽必烈将储君之位传给真金的儿子铁穆耳,铁穆耳后来成为了元朝第二任皇帝。

    察必的二儿子叫做忙哥刺,他的地位比较特殊。忙哥刺被忽必烈封为安西王,在诸王的地位很高。安西王府设立在元朝灭亡南宋的关键时刻,初时的王府兴旺发达,掌管西北军政大权。忙哥刺遇刺身亡,忙哥刺的妻子奏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