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73话: 隆中策 2(第1/3页)  不死贱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诸葛亮,字孔明,他躬耕于隆中,苦读经书,熟悉历朝历代兴衰的历史,潜心钻研兵法。他常以春秋战国时的管仲c乐毅自比,是难得的一位将才c谋士,自称为卧龙。

    之前与诸葛亮错过失交,他从司马徽的口中,得知诸葛亮是个擅长谋略的人才,著名天下的卧龙。刘备高兴地说:“我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才,哪怕山高路远,行走不便,我也非亲自去请他不可。”

    深冬的某一天,刘备带着关羽c张飞,到隆中邀请诸葛亮。谁知诸葛亮恰好不在家,刘备只好扫兴而归。

    刘备回到新野,就不断派人到隆中打听诸葛亮何时在家。当打听到诸葛亮外出已经回到家时,刘备当即决定二请诸葛亮。这时张飞不以为然地说:“一个平民死百姓,派个武士把他叫来就得了,犯不着让你一再去请吗?”

    刘备说:“诸葛亮是当代的大贤,怎么能随便派个人去叫他呢?你还是痛痛快快地跟我去吧。”刘备说服了张飞,叫上了关羽,三人骑马直奔隆中而去。

    这一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冷得实在教人难忍。张飞对着刘备大嚷:“我等何苦找此罪受?不如等天晴再说。”

    刘备却说:“贤弟,我们冒此大风雪,不怕山高路远,去请诸葛亮,不正表明了我们的一片诚意吗?”

    三人继续往前赶路,不料这一次刘备又未见到诸葛亮,只好写了一封信托诸葛亮的弟弟转交,说明他的来意,并表示择日再访。

    第二年的春天,刘备更衣备马,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张飞c关羽竭力劝阻,关羽说:“我们两次相请,都未见到他,想必他徒有虚名,不敢前来相见。”

    张飞更是带着轻蔑的口吻说:“我们已仁至义尽,这次只需我一人前往,他如若不来,我就将他绑来见你。”

    刘备连忙说道:“不得无礼,没有诚意哪能请到贤人呢?”

    刘备三人飞马直奔隆中,来到诸葛亮的草庐前,此时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唯恐打扰诸葛亮,不顾路途疲劳,屏声敛气地站在门外静候,直到诸葛亮醒来才敢求见。

    刘备见了诸葛亮,说道:“久慕先生大名,三次拜访,今日如愿,实是平生之大幸。”

    诸葛亮说:“蒙将军不弃,三顾茅庐,真叫我过意不去。亮年幼不才,恐怕让将军失望。”

    刘备却诚恳地说:“我不度德量力,想为天下伸张正义,振兴汉室。由于智术短浅,时至今日,尚未达到目的,望先生多多指教。”

    刘备谦虚的态度,诚恳的情意,使诸葛亮很受感动。于是诸葛亮终于答应了刘备的请求,怀着统一全国的抱负,离开了隆中茅庐,出任刘备的军师。他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为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隆中策是诸葛亮与三顾茅庐的刘备之间的对话,诸葛亮以罕见的智能,在出山之前为刘备制定的战略规划,这就是隆中策。

    诸葛亮说:“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抄bi起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而曹操能够胜过袁绍,以弱者为强者,绝非依靠天时,这是人的谋略。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在是不可与他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经三代,地势险恶而人民依附,贤能的人被他所用,他可以相互援助而无法图他的国土。”

    这就是时代背景,当时的天下大势,就是北方既定,群雄割据的局面基本形成,曹操已经统一了北方,而东吴在江南已经经营了三代,不可战胜,不可取代。刘备手无寸土,区区数千人众,替曹操大军养马都不够数,说是群氓流寇毫不过分。

    诸葛亮不仅对整个形势了如指掌,更指出了刘备唯一可能c唯一可行的战略目标。曹操不可与争锋,孙吴可以为援而不可图,那么刘备只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