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94话:藩镇割据 1(第1/3页)  不死贱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唐武宗死去之后,宦官选择李忱继承皇位,想继续保持朝政,未即位前的唐宣宗表面上是容易被宦官利用的无能之人。即位以后励精图治,对内贬谪李德裕,结束了牛李党争,抑制宦官势力过分膨胀,打击不法权贵与外戚。

    在位期间的宣宗勤俭治国,体恤百姓,减少赋税,注重人才的选拔,一改唐武宗的封杀佛教政策,再次的尊崇佛教。肃清河西,使得唐廷无西顾之忧,唐朝国势有所起色,百姓日渐富裕,使本已经十分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实际上国势并不稳定,唐宣宗晚年,国内已有乱象,他死后不久就爆发寇乱。

    唐太宗时将天下按照山川形势c交通便利分为十个道,按需要设监察性的官吏协助中央监管州级行政区,到了玄宗时把大的几个道分裂增成十五个道。

    隋代的均田制度在正常发展中逐渐衰落,国内土地兼并,唐帝国向外扩张机制受阻,由攻转守,隋唐初期的府兵制退化为募兵制,唐睿宗景云年间,开始了节度使制度,在边境地方军镇设置全权军政长官。

    玄宗在其父的基础上设置著名的天宝十节度,加上虚职最高级道,道下有大小节度军镇,大节度使辖数州,小防御使﹑团练使辖个别州。真正的州县二级地方行政结构松懈,开始演变成虚三级地方行政,最后地方权力集中在节度军镇上,藩镇节度使再经安史之乱突破朝廷轮流更换属地c不得兼任c不可在原籍任职的控制传统。彻底摆脱中央朝廷控制,好的听调不听宣,财赋收入c人事任免权,甚至世袭统治,一股脑地挣脱枷锁,坏的直接反抗朝廷,实际独立。

    唐廷经初唐励精图治,盛唐开疆扩土的扩张鼎盛,到饱和收缩,军镇节度使制度由边缘渗透到内地普及,内忧外患疆域缩减,直至农民起义,唐廷被大藩镇取代覆灭,大小藩镇演化成五代十国的大分裂。这期间的过程,四十多个藩镇互殴攻击混战,联合对抗唐廷。

    各藩镇此消彼涨,立场不定,纵横捭阖,连年征战,荼毒天下。好像养蛊一样,数十个毒虫在宿主体内斗来斗去,偶尔安定为宿主所用,狗咬狗,一时平稳。最后愈演愈烈,毒虫互相吞并攻杀,数十条毒虫养出了十几条,最大的那条把宿主咬死了,一时又替代不了,接着和别的大毒虫互相绞杀。

    太可怕c太黑暗c太复杂了,地方实权过大竟然可以为祸到这个地步,从唐玄宗安史之乱潘多拉盒子被打开,到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右文抑武行政军事经济体系全盘改革为止,藩镇地方分裂割据才告截止。

    藩镇为祸之烈,兵士哗变,将帅作乱,反抗朝廷,藩帅杀部下。最低级兵士杀将校,将校杀上级换藩镇统帅,藩镇统帅反抗朝廷。由于各藩镇间的力量制约,唐代军队尚武之风骄兵的特性,还有牙兵组织的军队制度,以及藩镇财政自主军费开支地方化的原因,权力一级级的下放,集权逆行,体制大乱。

    安禄山为什么可以撼动鼎盛的盛唐,将它一举打落神坛,反差如此的大?因为他得到玄宗的宠信兼任了三大节度使,范阳c平卢c河东,安禄山手握河北c山东c山西,简直势可倾天,更改了唐朝华夏一整个的千年国运。

    肃宗c代宗平乱,玄宗逃入蜀避难,肃宗在陕北宁夏另立朝廷,各个军镇全部做大,协助平叛。

    郭子仪与李光弼两大复国元勋,脱胎发迹自藩镇军队底层出身,唐廷以藩镇平藩镇。最后达到了均势平衡,安史之乱河北叛军首脑被灭,留下底层军队,藩镇实质控制权仍未收回。又因为平叛扩大了藩镇数量权势,朝廷亲藩与叛乱独立藩镇对峙。

    唐廷此时外患爆发,突厥c回纥c吐蕃,内忧外困,为了解决内部应付外部新矛盾,不及时根除收回叛乱藩镇的实际控制权。相反扶植平乱的亲藩,树立对立藩镇关系玩平衡跷跷板。

    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