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9章(第2/3页)  农家子日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为如今秋收赋税等等事务,压在六房,人手就不够了。还有当初裴家之事,六房也多有人被许泽谨打落下去的,其实这些去年人手便是不够的。去年赋税得以收明白,还是因为许泽谨调动了胡家和谢家,还有方家三家的帐房才勉强够的。

    这回把这些人拉过来,一则是让这些人实际学习一番。二则就是为了填充人手不够的尴尬。这些孩子入手帮着算账,许泽谨只要稍稍给点铜板,这些孩子的家人就非常满意了。当然了,这些只是暂时的,等忙过了这一阵,这些人又要回到城西书院的,继续学习。毕竟才一年,这些孩子还是非常只能的时候。

    可饶是如此,这些也是非常的惊喜,想不到当初也是为了让孩子认几个字的心态才送孩子来学堂的。谁知道居然有这样的前途。这使得第二期的招生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当然了,这些主要还是城西的那些穷苦人家。有些人咬咬牙,省出来一些铜板,送孩子过来。也算是有远见的。

    许泽谨,见城西学堂运行良好,也就放开手去。至于接下来如何,许泽谨也会抽时间关注的。早就在这些孩子出了些成果之后,方家的管事就找到许泽谨预定。这些孩子既可以做伙计,又能培养成长为帐房。如今方家正跟着许泽谨和方永续两人的步伐日益扩张,正式需要这些人才。有许泽谨这边大批量的培养,自然是很好的。

    许泽谨对于方家来挑人是非常晃悠的。城西学堂一批一批的人出来,自然是要让这些人找到一个活计才行。

    城里已经很不错了,许泽谨自然也是要发展城外的了。

    万县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依托这万县的药材市场。不过不是每个农人都是脑筋灵活的人,总有些不愿意动弹的。

    索性,许泽谨就让几个村落组成一个集市,既是可以买卖吃穿用度,又能交易药材等等。

    这样算是把整个万县调动了起来。

    而由方家c谢家c许家三家人组成的商队,源源不断地把吴州府的茶叶,丝绸等等之物运出来。又有胡家把万县此处的特产,粮食运送到西北盈利。方家和谢家把药材运到外边。

    因这种种事儿,万县在这三两年之间,百姓过得衣食无忧,许泽谨年年考评都得优。这连任那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许泽谨交上去的赋税也是十足十的,对于这些郑大人也是看在了眼里的。

    至于祝梁师兄的戈县,说来也就是平平罢了,跟上一任没有什么差别。如果没有对比,也会给人一个中上的好评。只是如今有了许泽谨做衬,郑大人都不能违心地给个优,只能是个中。否则上报吏部,也只会说郑大人处事不公,有意偏袒。

    就这种考评,若是遇到一个心胸狭隘的人,怕是在心中定是恨毒了许泽谨。即便不是如此,定是也疏离了开去。再不复之前的亲近了。不过祝梁师兄是心宽的。

    两家经常在休沐的时候聚会。

    祝梁师兄便向许泽谨讨教,治县之法。

    “祝师兄不是我不肯告诉你,只是你那儿盘根错节,很多事儿你都做不了主。但好在不会出什么大乱子。而我这里不过是破而后定罢了。两种法子说不来谁胜谁负的。只是个人有个人的用法罢了。你若是真的想要出什么成绩,不若就抓那些贰官的错处吧。就比如我,就比如郑大人。都是这般过来的。想你那样的温和手段,怕是不行的。”许泽谨拿着一根钓鱼竿子,坐在岸边,边垂钓,边对着祝梁说道。

    “说得轻巧,你手中能人无数。像吴清源c顾子俊c许泽玉三人初时不是帮了你大忙。还有那位万师爷,那也是有真本事的,辅佐你是最好的了。可我这里有什么,身边的钱粮师爷还是你许家帮着找的。我若是把人弄下去一个,那些人就有办法托病不来的。“祝梁师兄想想那情形,也就只能苦笑一声罢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