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孙子兵法》(第2/29页)  中国人必读的十部国学经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此句意谓要从五方面分析、预测。

    ③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校,衡量、比较。计,指筹划。索,探索。情,情势,这里指敌我双万的实情,战争胜负的情势。全句意思为:通过比较双方的谋划,来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

    ④道:本义为道路、途径、引申为政治主张。

    ⑤令民与上问意者也:令,使、让的意思。民,普通民众。上,君主、国君。意,意愿,意志。令民与上同意,意为使民众与国君统一意志,拥护君主的意愿。

    ⑥民弗诡也:不害怕危险。意为民众乐于为君主出生入死而丝毫不畏惧危险⑦阴阳:指昼夜、晴雨等不同的气象变化。

    ⑧时制:指春、夏、秋、冬四季时令的更替。

    ⑨广狭:指作战地域的广阔或狭窄。

    ⑩死生:指地形条件是否利于攻守进退。死,即死地,进退两难的地域;生,即生地,易攻能守之地。

    (11)智、信、仁、勇、严:智,智谋才能。信,赏罚有信。仁,爱抚士卒。勇,勇敢果断。严,军纪严明。此句是孙子提出的作为优秀将帅所必须具备的五德。

    (12)曲制:有关军队的组织、编制、通信联络等具体制度。

    (13)官道:指各级将吏的管理制度。

    (14)主用:指各类军需物资的后勤保障制度。主,掌管。 用,物资费用。

    (15)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知,知晓,这里含有深刻了解、确实掌握的意思。此句意思是说,对五事(道、天、地、将、法)有深刻地了解并掌握运用得好,就能胜,掌握得不好,则不胜。

    (16)主孰有道:指哪一方国君政治清明,拥有民众的支持。孰,谁,这里指哪一方。有道,政治清明。

    (17)将孰有能:哪一方的将领更有才能。

    (18)天地孰得:哪一方拥有天时、地利。

    (19)兵众孰强:哪一方的兵械锋利,士卒众多。兵,此处指的是兵械。

    (20)士卒孰练:哪一方的军队训练有素。 练,娴熟。

    (21)吾以此知胜负矣:我根据这些情况来分析,即可预知胜负之归属了。

    (22)将听吾计:将,作助动词,读作“江”(jiāng),表示假设,意为假设,如果。此句意为如果能听从、采纳我的计谋。

    (23)用之必胜:之,语助词,无义。用,买行,即用兵。

    (24)计利以听:计利,计谋有利。听,听从,采纳。

    (25)乃为之势:乃,于是、就的意思。为,创造、造就。之,虚词。势,态势。此句意思是造成一种积极有利的军事态势。

    (26)因利而制权:因,根据,凭依。制,决定、采取之意。权,权变,灵活处置之意。意为根据利害关系采取灵活的对策。

    【译文】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是军民生死安危的主宰,是国家存亡的关键,是不可以不认真考察研究的。

    因此,必须审度敌我五个方面的情况,比较双方的谋划,来取得对战争情势的认识。(这五个方面)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领,五是法制。所谓政治,就是要让民众认同、拥护君王的意愿,使得他们能够做到死为君而死,生为君而生,不害怕危险。所谓天时,就是指昼夜晴雨、寒冷酷热、四时节候的变化 所谓地利,就是指征战路途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坦、作战区域的宽广或狭窄、地形对于攻守的益处或弊端。所谓将领,就是说将帅要足智多谋,赏罚有信,爱抚部属,勇敢坚毅,树立威严。所谓法制,就是措军队组织体制的建设,各级将吏的管理,军需物资的掌管。以上五个方面,作为将帅,都不能不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