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的笑话都不以纽芬兰人为嘲讽对象(比如《宋飞正传》里面的素材),而另一组人看到的则是取笑纽芬兰人的笑话,比如下面这则经典笑话:“我的一位纽芬兰朋友听说妇女每分钟产下一个孩子时,他觉得是时候让这位妇女停下来了。”随后,研究人员让每名参与者谈一下他们觉得纽芬兰人都有哪些性格特质。与刚刚看过《宋飞正传》素材的人相比,看到贬损纽芬兰人笑话的人会觉得纽芬兰人更笨拙、更愚蠢、更没脑子,反应也更迟钝。
正如人们所担心的那样,其他研究工作发现,优越性笑话也会对人们的自我感知产生戏剧性的影响。德国布莱梅国际大学的杰恩斯·弗斯特最近对80名头发颜色各不相同的女性进行了智力测验。他让半数参与者看了几则嘲讽金发女郎比较弱智的笑话,然后对所有人进行智力测验。结果发现,刚看过那几则笑话的金发女郎在得分上要明显低于那些未看到笑话的金发女郎,这意味着笑话能够影响人们的自信和行为,从而导致笑话成真。
“笑话实验室”上线后不久,我们就看到了“优越性”理论的影子,它是通过长久以来的性别之争呈现出来的。25%的女性认为下面的这则笑话非常好笑,但持同样观点的男性仅为10%。
丈夫站到了一个号称可以测量运气与体重的投币式体重计上,投进去一枚硬币。随后他拿到了一张白色的小卡片,“听听这个,”他朝自己的妻子喊道,“卡片上说我精力充沛、足智多谋,是一个很棒的人。”“没错,”妻子点了点头说,“别忘了,它也把你的体重搞错了。”
男性和女性对这则笑话的评价之所以存在差异,一个很明显的可能性就是被嘲讽的是一名男性,所以才会有更多的女性觉得好笑。然而,这或许并不是唯一可能的解释。比如说,也可能是因为女性通常都会觉得笑话比较好笑。有人做过长达一年的研究,分析了1200个日常对话中出现的笑话,结果发现,当一名男性讲一则笑话时,71%的女性都会被逗笑,如果换成一名女性去讲,却只有39%的男性会笑出声来。为了确定到底哪一种诠释才是正确的,我们从笑话实验室的档案库里找出了一些取笑女性的笑话,比如下面的这一则:一名在高速公路上开车的男人被警察拦了下来。警察问他:“你知道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在一英里(约1.6千米)外就已经掉到车外了吗?”这个男人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同时回答说:“感谢上帝!我刚才还以为自己聋了!”
平均而言,15%的女性会觉得嘲讽女性的笑话好笑,但持同样观点的男性却高达50%。这些笑话的评分充分说明,“优越性”理论的确可以解释让男性和女性发笑的东西有何不同。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男性和女性在幽默和笑话上没有差别。研究发现,男性讲的笑话要远远多于女性。有人做了一项研究,让200名大学生记录在一周内听到的所有笑话,并注明讲笑话者的性别。这些学生共记录了604个笑话,其中60%都来自男性。讲笑话的人在性别上的这种差异性在许多国家都可以看到,即便是刚开始学会讲笑话的小孩子也出现了这种情况。
有些学者认为,这种差异性的存在可能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女性之所以回避笑话是因为她们担心笑话可能与性或攻击行为有关(“你会把雷区的猴子称作什么?狒狒”)。(译者注:表示狒狒的英文单词Baboon和表示地雷爆炸声响的单词Baboom发音类似。)其他一些学者则认为这种差异性根源于笑声、笑话和地位的联系。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讲的笑话要多于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的人。从传统上来看,女性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所以可能因此习惯了听笑话,而不是自己讲笑话。有趣的是,讲笑话和社会地位的关系也有一个例外,那就是自我贬损的笑话,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的人更有可能讲这类笑话。研究人员对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