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办法让我加入他的团队。他不断地提携我,在分派工作、测评和提升时,他也尽力为我提供帮助。
从我的经历,可以看到大多数麦肯锡顾问的情况,我也许就是他们的一个缩影。从我们的经历也说明了一点,那就是你要想从导师那里得到帮助,那要看你的运气。如果你想得到指导,那就赶紧去找他们。”
尽可能地与你的导师一起工作,你可以在合作中直观地学习到他的思维方式和执行手段。当看到可取之处时,立即将其记在头脑中,在以后的工作中,它就可以成为你达到目的的捷径。
1982年,本田摩托车以其价廉和好骑在美国重型摩托车市场占有40%的份额,成为哈雷最强劲的对手。本田为什么如此广受消费者喜爱?它有什么秘诀?哈雷摩托车的主管亲自去拜访本田摩托车设在俄亥俄州的工厂。这一看让他吃惊不小,当然,他没有什么惊人的发现,相反,在厂房里他没有看到电脑设备,也没有机器人,有的也就是少量的纸上作业。厂里只有30名管理人员和470名装配工人,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
通过访问,哈雷发现本田摩托车的质量远胜过自己,它只有5%在生产线末端被淘汰,而哈雷的淘汰率却高达五到六成,仅仅因为缺少零部件而被剔除的就比日本机车的总退件率高出好几倍,原因之一竟然是因为有的零部件在仓库里储存时间太长,生了锈。
经过这次访问,哈雷做了认真的总结和反思,认识到了哈雷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举例来说,哈雷的整个制造过程都由电脑化库存掌控,这符合先进的管理理念,而在本田厂房里却看不到电脑,一切都显得那么滞后。但表面上的先进,却掩盖不了它的弊端,与本田简单而高质量的生产状态相比,哈雷的那些先进设备就成了一堆废物。
其实,本田没有什么惊人的秘诀,说来它的经营理念和方法甚至太过简单,就是每天只需要有限的零部件,不要求零件供应商大量生产,而美国则是一年就生产那么几次,而每次都是大批量的。本田因为无库存每年可以节省数百万美元的利息,零件因为不是库存,都是刚刚生产出来的新产品,不存在生锈和因储存而造成的耗损等问题,省时还省了空间,工厂的作业也因此得以简化。即使发现了不合格的零部件,因为每次生产的量很有限,所以损失也不大,也能得到及时纠正。
通过这次访问,使哈雷找到了自己的差距,经过一番整顿,比如制订了最好的人事管理制度,出台新的经营策略,终于重新振作起来,把对美国重型摩托车的市场占有率从23%提高到46%,销售额也增长很多,达到1770万美元。
哈雷虚心向本田学习,引进了本田的库存管理系统,但并不是完全照搬,而是与美国的实际相结合,符合美国人的心理需求。这样就提高了哈雷在美国重型机车市场的占有率,重新角逐于世界舞台。
本田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工作的细致和统筹,这正是哈雷需要学习的。通过访问,哈雷发现了两家的区别所在,本田做得那么好,对比之下,哈雷表现就太差了。
这次本田之行,让哈雷学到了很多东西,受到了很大启发,这对它的复兴是非常有意义的。当然,如果没有此次本田之行,哈雷也会有一天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会有所改进和提高,但那也许要花上很多时间,本田的经验让他们及时醒悟了。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会遇到困难,都会遇到难题,都会陷入困境,这就需要我们努力挣脱,为自己闯出一条生路。人是有自知之明的,知耻而后勇,要敢于面对自己的短处,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之处。既然他人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这正是我们学习仿效的榜样,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我们不必从头再来,别人的经验就是一架天梯,足以帮助我们摆脱困境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