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大半说:“不要说三天三夜,只要有一夜的东南风,大事可成。这件事十分紧急,望先生不要迟缓。”“那就十一月二十日甲子祭风,到二十二日丙寅停风,怎么样?”孔明轻松地说。周瑜大喜异常,猛地从床上跃起,立即传令:“差五百精壮军士,到南屏山筑坛,再拨一百二十人,举旗守坛,听诸葛先生调令。”
且不提筑坛细事,到了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时,孔明沐浴戒斋,身披道袍,光着脚,披散头发来到坛前,吩咐军士各行其职,保持肃静。一切备妥,孔明缓步登坛,焚香注水,作法祭风。孔明一天之中上坛三次,下坛三次,却并不见有东南风刮起。
再说周瑜请程普、鲁肃等军将在帐内等候,只等东南风刮起,就调兵出战,又派人通报孙权接应。这边黄盖也准备好火船二十只,船头密密麻麻钉上大钉子,船内装着芦苇干柴,浇好鱼油,铺上硫黄、焰硝等引火的东西,再用青布油单遮盖起来,船头插上青龙牙旗,船尾系着应急使用的轻便小船,也在帐下听候周瑜号令。甘宁和阚泽缠着蔡和、蔡中,每日只在水寨中喝酒,不放一兵一卒靠近岸边,周围全是东吴军马,十分严谨地把守着,只等号令传来。
进兵时刻将到,探子向周瑜报来:“吴侯的船队在离寨八十里的地方停着,只等都督佳音。”周瑜立即差鲁肃下传各部官兵将士:“收拾好东西,号令一出,立即出兵。若有违误,军法处置!”众兵将领命,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对战。夜幕降临,出外看看,天色依然清明,微风不起。周瑜着急地对鲁肃说:“孔明的话不能当真。这隆冬时节,哪来的东南风?”鲁肃说:“我认为孔明一定不会说假话。”将近三更时分,忽然听到风声,旗幡转动。周瑜连忙走出一看,旗帜竟然向西北方向飘扬。不一会儿,东南风大起!周瑜惊骇道:“孔明这人竟然有夺天造化的本领,鬼神不测的法术!倘若留他在世,必定是东吴的祸根。还是趁早杀了,以免以后忧烦。”于是急忙唤来前护军校尉丁奉、徐盛:“你俩各带一百人。徐盛走水路,丁奉走旱路,都到南屏山七星坛前,不要问长问短,拿住诸葛亮斩了,提他的头来领功。”二人领命而去。丁奉军马先到七星坛,只见举旗的将士迎风站着,丁奉下马提剑上坛,却并不见孔明,慌忙问守坛将士:“孔明在哪?”将士回答:“刚才下坛离去了。”丁奉赶紧下坛搜寻,此时徐盛的船也到了。二人聚在江边,一个小卒上前报告说:“昨晚有只快船停在前面的滩口,不久就看见孔明披头散发上了船,往上游去了。”于是丁奉、徐盛分水陆两路追赶。徐盛令水兵拉起满帆,顺风而行。遥望前方不远处有只小船,徐盛站到船头,大声喊道:“军师不要离去,都督有请!”孔明只站在船尾大笑着说:“回去告诉都督,好好带兵,诸葛亮先回夏口了,改日再见。”徐盛不甘心,再喊:“军师暂停一下,有要紧事告诉你。”孔明只是大笑,并不停船,说:“我已料定都督容不下我,必会加害,预先叫了赵子龙来接我,将军不必再追了。”徐盛见孔明的船没有挂帆,仍然追去。眼看着越来越近,赵云抽弓搭箭,站在船尾大叫道:“我乃常山赵子龙!奉命特来接军师回去,你为什么前来追赶?本该一箭射死你,又显得两家失去了和气——只让你晓得我的本领!”说完,一箭射去,恰好射断徐盛船上的篷索。帆篷落入水中,船也横过去了。赵云叫自己的船上扯起满帆,乘顺风划去,速度极快,徐盛追赶不上。岸上的丁奉叫徐盛靠岸,对他说:“诸葛亮神机妙算,加上赵云有万夫不挡之勇,你知道他在当阳长坂坡救阿斗的事吗?我们还是回报都督算了。”于是二人一同回见周瑜,说了上面的事。周瑜大惊说:“这人如此多谋,真叫我彻夜难安啊!”
孔明回夏口调兵遣将,设下埋伏截堵曹操之事暂且不提,且说周瑜在帐中先叫甘宁:“带蔡中及投降过来的士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