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0”的质量体系,是同一种性质的,是殊途同归的,但方式,却是完全不同的。
“tqc”的核心,有五个方面。
第一,“tqc”强调,全面质量管理是一项,全员参加的管理,并不是像,传统的观念的那种认识,“质量是质量管理人员的事”。所以,质量同每一个员工,都有脱离不开的关系。因为,废品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因此,从制造的第一道工序开始,质量便同制造者在一起了。
第二,“tqc”强调,全面质量管理,是自下而上的质量管理,因此,工人们要成立“qc”小组,不时地提出“qc”项目,来给领导出谋划策,以提高产品的质量。这同“iso9000”的质量体系,恰恰是相反的。“iso9000”的质量体系,却是自上而下的,由管理者们制订制度,由工人们来执行的制度。
第三,“tqc”强调,不好的产品,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因此要防患于未然,而不是死后验尸。
第四,“tqc”强调,“pdca循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谓的“pdca”循环,也是英文的词头缩写,p就是设计,d就是执行,c就是检查,a就是处理。解决了这一个问题,提高了。再进行下一轮的“pdca循环”。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设计、执行、检查、处理的循环,产品质量就会一步一步地提高了,并且无限制地,越来越高了。
第五,就是要借助一些工具,如鱼刺图、直方图等等。
姬季远去局里,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培训。回来后,他在厂里当起了教员。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讲着课,并且领导着,全厂的“tqc”的运动。
其实,“tqc”,是全球最好的,质量管理的模式。但是在中国,它却并不适用。那为什么?它在rb,却被推行得,如此地如火如荼呢?而在中国,就这样地,开展不下去呢?因为,中国人与rb人是不同的,中国人的风格,同rb人的风格,也是不同的。
rb的“tqc”,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质量管理。它的“qc”小组,也是真实存在的,它的“qc”项目,也是真正解决问题的。而中国的“tqc”,则是浮在表面的,没有实质意义的。中国的“qc”小组,是应付领导的,它的“qc”项目,是编出来的,没有真实意义的。
rb的“tqc”,它的“pdca”循环,是滚起来的,一轮一轮地向上滚的,而中国的“pdca”循环,是不动的,是不认真的。
举一个例子,rb的一个公司的一个课,也就是中国的一个公司的一个科,课里有五个人,五个人里,有一个课长,其余的都是课员。当课员做错了较大的事情的时候,课长有时会大怒,猛抽着课员的耳光,那课员还会立正,并大声地叫:“哈伊!”“哈伊!”就同抗战片里的情节,完全是一样的。中国人行吗?“老子干错了,怎么啦,老子不干了,可以吗?”像rb人那样抽耳光,这个科的办公室,早就打光了。
因此“tqc”在中国,尽管国家大力地推广,也确实实行了一段时间,但随后便暴露出了,种种的弊端。于是便渐渐地消亡了。多年后,中国又开始推行,“iso9000”的质量体系了。
有一天,厂里发生了一件,轰动了全厂的事情。一个姓顾的女工,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众目睽睽之中,在食堂里,当场抢走了,劳资科长冯均成,刚刚买下的菜和饭,在一旁的桌子上,大口地吃了起来。这可是,从旧社会建厂,到新社会管厂,一直到现在,从来也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啊?全厂都在传播着这件事,以致于,在每条过道,每个车间,工人们都在窃窃地私语着。
事情发生的根源,其实是很简单的。姓顾的女工,那天迟到了,而且,超过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