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先把自己想明白(第1/3页)  我恰好途经你的盛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们似乎总是把别人想得很透,却没把自己想明白,这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遇到一种人(有时就是我们自己),看别人搞直播,成了年入百万的网红,觉得那个太简单了:不就是说说话c唱唱歌c卖卖萌c打打擦边球嘛,凭我的条件,我也可以!但是没坚持几天就不干了,为啥呢?因为没人看啊。

    看到有人写的文章内容也就那样,却有那么多人打赏,心里有点不平衡了,不就是写写心灵鸡汤吗,觉得我也可以干这个,但写了几篇以后,发觉并没有料想的那么受欢迎,阅读量寥寥,干脆也歇菜了

    凡此种种,原因出在哪里?是因为我们不够坚持c不够努力,还是因为能力和心态问题?

    这时候你会看到很多好为人师者贩卖的观点了,说,比你有钱比你颜值高的人比你还努力;当然,还有一种相反的观点(俗成毒鸡汤),说,你的努力,其实没有什么卵用!

    好像他们说的都是真理,可是你更加困惑了:那我究竟要不要努力呢?

    为什么我们听了那么多的道理,却依然做不好自己?

    除了“别人是别人,你是你”这个最大的不同外,真正想搞明白这个问题,还是得从头说起。

    我们很多人做一件事,是由外而内的,比如看到一则有奖征文,本来不想写那个主题的,但为了丰厚的奖金,就写了一篇文章投过去,并不是说这种方式不好,而是说这种方式不能持久——不可能每天都有有奖征文,也不可能那些有奖征文都是你擅长的领域,更不可能那些有奖征文你一定可以获奖。你即便获奖一次两次,那也有很多偶然性的因素,不能成为必然,因为那里面不可控的因素太多。

    你有这个精力,为啥不好好打磨一下平时擅长的领域呢?

    很明显,上面这些做法都是“由外而内”的,也就是“外面需要什么,我就提供什么”的思路。这没有错,但是不要忘了问自己这几个问题:这个是不是我专注的?做这个会不会耗费我的精力?能否对达成我的目标有益处?这个才是“由内而外”的去考虑问题。

    究竟是什么力量能驱动你去做一件事?

    一定是靠内部驱动力,因为外部刺激(奖励c别人的要求c外部压力)很难持久,所以做一件事情,不是“由外而内”,而是“由内而外”。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由内而外?”比如选择一份工作,从事某一领域的创业,自己究竟要怎样做才能坚持下去呢?

    首先得把自己想清楚!

    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知道自己该从哪个方向努力(不是努不努力的问题,而是努力方向的问题,只是被人代入了“努力有没有用”的二元思维),凡此种种,都是没有把自己想明白的表现。

    自己把自己想清楚了,你就会产生一种愉悦感,感到浑身通透,甚至见到所有的人,你的脸上都会情不自禁的浮现出微笑,让人觉得你做什么事都胸有成竹和信心十足。反之,你没有把自己想明白,就会感到很痛苦,见到谁都愁眉不展,那种欲求不得的痛苦,表现出来的是“迷茫c迷惑c困扰和烦躁”等种种心理病症,得到的反馈也是负面的。

    怎么把自己想明白?有一种方式叫做“左右互搏”,这是金庸武侠小说里一个很牛的自我修炼的技能。左右互博为什么会这么牛?因为它反常识,连老外网友看了都惊叹。

    其实任何东西,都是从自我左右互博开始的,虽然看上去有点自导自演c自卖自吆喝的感觉。

    淘宝平台创立的时候,没有交易量怎么办?那早期的员工就自己先用,你在上面卖锅,我买回来,然后我在上面放把椅子,你买回去循环往复,渐渐的有了交易,有人发现了这些,就尝试着加入进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