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章 尸体(第2/3页)  壮士悲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自己服下某种药物,尸体才能保存至今。

    李太白递过来一卷书信,赵信翻开一看,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那书信竟是血书而就,第一个字便是大大的冤字,内容不多,如下所述:阴阳门人蒙冤,姒家枉死一族,惊天阴谋铺设,大唐王朝危也!

    “这是从这位大使手里拿出来的,他紧紧握在手里,直到死亡。”李太白道。

    阴阳门,徐老师父。姒家。姒复。

    赵信隐隐感觉有些历史真相正在渐渐清晰起来,徐老前辈的阴阳门当年被灭,还有姒复一族被灭,都和这个大使有关!

    此时的姒复,再无几日前的颓废与窝囊,他陷入了仇恨的过去,眼神变得冰冷,慢慢的,过去的一些事情在这张血书面前逐渐清晰起来。

    那年,倭国第一次大举进犯王朝边境,唐王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

    王庭之上,吵闹不堪,各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王朝第一武将姒元主战,道:

    “多年来,倭国始终在我王朝边境流连,骚扰民生,不得安宁,不如趁此机会,调拨大军平定一方,解决后患。”

    然而辅臣曹操却不以为然,主和,其道:

    “倭国与我王朝距离甚远,且路途艰险,那倭国军士又擅长游击作战,打一战又换一点,且不说战法上对我军的折腾消耗,光是从王朝调拨大军过去,军费和粮草就是巨大的支出,一旦短时间不能拿下,打成持久战,请问姒大将军,这个责任你来承担吗?”

    “哼,倘若军士都像你等这般畏首畏尾,我大唐王朝何来今日之繁盛!”

    “倘若人人都如你这般莽撞不计后果。我大唐王朝何来今日之繁盛!”

    面对姒派和曹派的互不相让,唐王颇为头大,也颇为恼火,如今王朝势力分别很是明显,一派姓姒,一派姓曹,还有一些墙头草,虽说都是忠心耿耿,但势力这般明显划分,对君王而言,都不是一件好事。

    曾记得先王言,臣子唯一效忠的,只能是君王,唯一的君王。

    想到这,唐王心火一起,大手大拍,吵闹的王庭瞬间安静了下来,臣子们这时才反应过来,随口说出的王朝气运,怕是动了龙气。

    “你们是不是都巴不得我大唐王朝早日覆灭!”龙威之强,众臣子一听,全都跪伏下去,连呼臣子罪该万死。

    “都起来吧!”唐王问曹操道:“不战,如何解决倭国问题?”

    “王上,臣认为,当前先安抚倭人,臣愿出使倭国招安,和息止戈,待日后时机成熟,再一击溃灭。”

    唐王对此不做评价,转头又问姒元:“大将军,若战,可有几成把握?”

    “王上,倭人骚扰我边境时日长久,我大唐军士也多番打探倭人习性,这些人游牧为生,居无定所,作风彪悍,且部族众多分散,若能给臣下二十万铁骑,臣就算舍了这条老命,也必让倭国数十年内不成气候!”

    唐王依然不作任何评价,沉思良久后,便离开了王庭,自有人宣布退朝,各大臣便拜谢天恩,自顾退去。

    出了王庭,姒复和曹操只是礼节性相互拜别,并无交流,其手下众人自然也不多话,各自追随而去。

    “王上,如今王庭上,姒家虽是三朝忠臣,但现今官居要职,听闻姒将军的师兄是武林盟主徐霞客,这”有个伺官猜的王的心思,便不疼不痒挠起耳边风,只是这些情况唐王心中早就有数,眼中生威,瞪了伺官一眼,算是警告,那伺官便颤抖着退下了。

    几日之后,使节出使倭国招安,边境将领也增加了军需,战一样打,安照常招。

    没有人知道唐王到底要干什么,如此便又过了许多时日,曹操安排过去的使臣确实有本事,暂时唬住了倭人,而姒元亲自挑选的守边大将也一次又一次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