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村里读小学的我听老师说某某考上大学了,而且是全村唯一“考”进去的大学生。还说:某某之所以考上大学,是不流于“知识无用论”的蛊惑,热天钻进菜窖c勤奋苦读换来的好收成。果不其然,第二年,邻居家的小秋姐姐c大春哥哥就没考上大学,而且,第三c四年都驻足于中学高二那个节点上。他们始终坐“中”,与“大”绝缘,大概是“中毒”太深c缺乏“菜窖精神”的原因吧?而当时除了“大小”之分,我便是懵懂无知了。小时候上小学,长大了自然上大学,天经地义,仅此而已。而长大了才明白:那一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从此,“推荐”或者“交白卷”上大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八十年代,从乡下返城,对英语一知半解,拖累了中考。高中倒是“中考”上了,唯独没能戴上“重点”的帽子。据说,如果戴上这顶帽子,大学之门便可以提前迈进去一条腿了。而一旦升入大学,堪比得道成仙:人人艳羡,工作不愁。大学生,金贵着呢!因此,考上大学,成为我人生的唯一目标,化为憋在心里的一股子劲儿。
于是,为了补齐短板,高中三年恶补英语,以至于顾此失彼,语文“大跌”,“攘外”而未能“安内”啊!课余给我“吃小灶”,让我英语“大涨”的沈老师是一位鲜族人。我很感激这位高考路上遇到的“恩人”,因为她不知牺牲自己多少个日日夜夜的休息时间,从零开始,九练十磨,诲我不倦,而且没收一分钱的“补课费”。八十年代,真是个情义无价的纯真年代啊!
高三的时候,通过关系去一所重点中学当了两个月的“旁听生”,也算是“镀镀金”吧,就当是提前给大学之门塞进去一条“胳膊”。
多么难忘的两个月啊!每天,父亲为我压满一饭盒香喷喷的蛋炒饭。有一次因天热饭变质了,我遭上了急性胃肠炎,上吐下泻的。为了不影响高考复习,连夜挂水输液,第二天捧腹带病继续苦战。
每天都从“寄读校”窗外的广播喇叭里飘进来香港电视剧《上海滩》和《射雕英雄传》主题歌——“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依稀往梦似曾见,心内波澜现”,现在想来,彼时彼刻,它是我耳畔的天籁之音。这两部令人着迷的热播剧,被我的神圣高考拒之门外了。那一刻,若能看上一眼“许文强”或者“郭大侠”的面孔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奢侈啊!而每天都能尽情倾听这两首主题歌,真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啊!听着听着,压在心头的那块儿石头仿佛轻了许多。时至今日,这两首歌仍能唤醒我曾经的高考记忆。
1985年7月7日,我的高考考场设在临江的一所中学里。独自一人怀揣着沉重的使命感,背负着热切的期待情,奔赴考场了。那氛围,静得可怕,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c运笔的刷刷声和翻叠考卷的窸窣声。最心跳的时刻是估分数和报志愿,简直像跌进一场“轮盘赌”的惨烈迷局。最难熬的日子是苦等录取通知书,俨然陷入一个很难走出来的“秀才落第笑是哭”尴尬困局。
二十一世纪,进入知识爆炸的时代。孩子们仿佛为高考而生,谁也不想输在起跑线上。买的是“划片择校”的学区房,住的是方便快捷的“状元宾馆”,上的是远近闻名的重点校c重点班c补课班c家教班。小升初c中考其实就是高考的预热和预演。一模c二摸c排名c状元就这样如火如荼地演绎着。
2012年6月7日,女儿高考。很庄重:穿新衣c换新鞋。也很隆重:全家护送,专车接送。女儿把每科的答题卡答案“刻录”在胳膊上,回来再誊写到纸上,确保估分精准无误。即使多花“100分”有幸考进北京的院校,也是不疼不痒的。看来,此时的高考,已经变身为一种程序化c标准化作业的不老的时尚,步入见多不怪c薪火相传而又有些“麻木”的囧途文化了。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