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示范基地(第1/2页)  江山留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魏民赶忙请来费浩明和陆上方帮公司做规划。费浩明和陆上方看了看青石岭周边的环境,对青石岭的农业资源赞不绝口,有山有水,避风向阳,土层较厚,种什么都好。

    “山顶附近的地是你们的吗?陆上方问。

    “那地方茅草丛生,不属责任田,是荒地,水资源缺乏,种什么都不行,所以我们没要。” 周毛根说。

    “那块地种水稻和蔬菜不行,种柑桔可是一块好地。” 陆上方三句话不离本行。

    “青石岭中段土质较好,但水源不足,种蔬菜不行,但种瓜果较好,中下段可种蔬菜,我建议你们在中段开挖一个池塘,一是可以养鱼,二是可用作灌溉,这样一举两得,万一水源不足,可从山下的小溪中打上去,山底低洼地可种水稻,这样可确保整块地旱涝保收。” 费浩明虽然是蔬菜办主任,但毕竟在农业局呆了多年,对农业产业规划有自己的观点。

    “两位领导真是真知灼见啊,青石岭由于地势不平坦,搞单一产业肯定是行不通的,我觉得根据各位专家的意见,青石岭应打造成一个集水稻种植c水产养殖c果业c蔬菜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示范基地。” 魏民学过农业产业规划,两位专家的意见使他茅塞顿开。

    “魏干事不愧是江南农大高材生,这个综合性农业性示范基地的观点很新颖。” 费浩明赞赏地说。

    “这个基地建成很有意义,它集蔬菜工程c果业工程c养殖工程为一体,必将成为我县‘1055’ 工程的一个新亮点。”陆上方也感同身受。

    “缺点就是地理位置太偏僻,将来农品运出去都困难。” 费浩明说。

    “费主任,今年瓜果种什么好?” 魏民问。

    “现在有一个品种叫‘日本青’,你们可以试一试,它产量高而且品质好,很受市场欢迎。” 费浩明回答说。

    “种子哪里有卖?” 魏民又问。

    “市农科所有卖,到时我帮你联系一下。” 费浩明说。

    “到时免不了麻烦你们二位,谢谢你们!” 魏民说。

    “这是我们的工作,应该的!” 费浩明和陆上方纷纷表态。

    专家走后,魏民绘制了一张“江南省青石岭农业实业有限公司产业规划图” 。总面积三百七十亩,其中一百五十亩柑桔,二十亩水面,三十亩蔬菜,七十亩梨瓜,一百亩水稻。预计整地及开挖鱼池投资二万七千元,需聘请劳动力二十人。魏民把周毛根和魏党叫在一快,三人一拍即合,两方各出资一万元,资金不够到信用社贷款,购种子c开挖鱼池由魏党负责,整地c种植水稻和聘请劳动力由周毛根负责,一百五十亩山地承包由周毛根负责签订,上半年的任务就是开挖鱼池,整好果树地,栽七十亩梨瓜c三十亩蔬菜和一百亩水稻。他们还商量在鱼池旁盖三间管理房,作为公司的办公室,将来由魏党长住管理房。

    周毛根找到村小组长周大宽,说是为了便于管理,将青石岭山顶一百五十亩山地一起承包,周大宽满口答应,说反正没有用,你拿去,周毛根说我不能占村小组的便宜,每亩每年三十元,双方签订了为期五十年的山地承包合同。周大宽十分高兴,逢人便讲每年白拣了四千五百块钱。

    按照魏民的安排,周毛根和魏党立即行动起来了,青石岭呈现一派热气腾腾的施工场面。

    郑文清等村干部见周毛根独自承担了村里的“1055” 工程任务都感到十分诧异,都为自己没摊上任务感到庆幸。

    三月初,副县长夏朝阳到金口乡检查工作,看了林场的果业工程基地c东湖村的养殖基地c梅林村的蔬菜基地和杨林村的综合种养基地,对金口乡落实“1055” 工程的进展非常满意。回到县里,他向县委书记康为之作了汇报,指出“1055”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