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路灯(第1/2页)  江山留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周一,魏民找到张祥海:“张书记,泰古镇是千年古镇,晚上漆黑一片,我建议在古街和沿雄江装二排路灯,以提升古镇的形象。”

    张祥海担忧道:“装路灯要花很多钱,而且要维护,就怕财政不堪重负啊!你不是说柏树茶厂改制的钱要用于修路吗?”

    魏民说:“我概算了一下,古街和沿雄江装路灯一百盏左右,大约耗资三十万,一年的运行费用三万左右,镇财政挤一下也是可以承担的。”

    因为现场会的事,张祥海心情很好,装路灯这也是为自己脸上贴金的事,于是他说:“你去拟一个方案,我支持你!”

    魏民兴高采烈地从张祥海办公室出来,他觉得和张祥海处于蜜月期,他可以按自己的思路做一些事了。

    迎面碰上涂若兰,见魏民满脸堆笑,她问:“魏镇长捡到米票子了?”

    魏民神秘兮兮地说:“好事!争取一个月见效果。”

    涂若兰愣在那里,不知魏民遇上什么好事。

    魏民马上把施卫东和村建办主任张化找到办公室。施卫东和张化听说街上装路灯都欣喜若狂,尤其是张化,他是江南省建筑学校毕业的,还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江南大学城市规划的本科学历,他说:“我前几年就提出了要装路灯了,可无人问津,其实路灯不仅起照明作用,它还有美观和起路标的功能,更重要的它是文明的标志,吸引农民进城,对城镇化设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魏民见张化说得头头是道,不觉多看了他一眼,只见张化年龄与自己相仿,瘦高个,架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

    魏民带着施卫东和张化从雄江大桥走到望江亭,又沿古街返回镇政府大院。回到办公室,魏民说:“我的意思是沿雄江装一排路灯,沿古街装二排路灯,村建办预算一下,到底要装多少盏路灯,需要多少钱,拿出一个方案报党政联席会研究。”

    第二天施卫东就带着张化来到魏民办公室,张化介绍道:“沿雄江主要是人行,我建议装六米高的路灯,五十米一盏。沿古街有车行也有人行,建议装十米高的路灯,三十米一盏。另外,为了突出泰古古镇的风貌,建议在望江亭和雄江大桥装几盏射灯,在临江远眺望江亭和雄江大桥就知道到了泰古镇。”

    魏民默默地点了点头,他觉得张化思路不错,而且考虑得很细。

    施卫东补充道:“我建议农贸市场东南西北各装一盏路灯,方便老百姓起早摸黑经营。”

    魏民说:“施部长这个建议不错,张主任把这条加进去。”

    李艳在张祥海办公室听说魏民要装路灯,就说:“这魏民确实是个人物,来泰古镇时间不长,还真看出了泰古街的问题。”

    张祥海说:“开始我也有点顾虑,毕竟泰古镇的财力很紧张,但想想也是好事,这不也是我的政绩吗?”

    李艳说:“我妹夫施庆刚在泰古建筑公司当项目经理,听说他在东昌市装过路灯,能否交给他做?”

    张祥海说:“我试试看吧。”

    几天后,魏民带着施卫东c张化向张祥海汇报泰古街安装路灯的方案,张祥海看了后很满意,交代尽快确定灯型,明确价格,加快实施。最后张祥海说:“听说建筑公司的施庆刚在东昌市装过路灯,你们找他咨询一下,方案尽量优化,只要价格合理,可以交给他做。”

    魏民见张祥海有交代 ,就顺水推舟地说:“施部长找一下施庆刚,但是价格一定要从优。” 张祥海卡准了魏民的死穴,魏民只想做实事,他只要求做好,至于谁去做,他真的没有考虑。

    当晩,施庆刚就请施卫东和张化吃饭,原来施卫东和施庆刚都是丰江施家人,又是小学同学,俩人一拍即合。但施卫东办事还是比较公道的,他选了一个中等偏下的价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