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李氏宗祠(第1/3页)  江山留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吃完中饭,李敬悄悄对江维新说:“江市长,下午我要和乡亲们坐坐,就不打搅你们了。”

    江维新交代道:“魏镇长,你们负责陪好李主席。”说完同李敬握手告别,王文炜c谭兆辉c岳学文等也一同告别。

    昨天晚上,李敬就打电话给李思福,说是想在今天下午到李氏宗祠搞祭祀活动,请他安排一下。原来正是二十多年前回家祭祖后,泰柏集团才得以飞速发展,跻身粤港知名企业行列,李敬冥冥之中感觉到是祖宗在庇佑他。

    李氏宗祠座落雄江边,与镇政府一墙之隔。这座李氏宗祠始建于明末清初,李严c李谨两兄弟在外经商,为光宗耀祖而兴建,李严就是李敬和李思福的先人。李氏宗祠占地面积约有一千五百平方米,外形与结构均为附近二江三县四乡镇诸祠之冠。整个祠堂结构严谨,气势恢宏,布局独具匠心。外有一小院,进入院内,首先映入眼帘的两棵高大的桂花树,虽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依然生气蓬勃,绿树浓荫。大门为圆洞门,洞内是大院,院中央地面上用碎石镶嵌着一个巨大的风水八卦图,很是奇特。上几级台阶,便是一个宽阔的平台,再上两级台阶,就是祠堂门楼,门楼飞檐翘角,屋脊上有龙c凤c麒麟等异兽石雕,栩栩如生。祠堂内部十二根圆形木柱顶天立地,十二扇屏风门整齐排列,别具一格,置身其中,恍若隔世,穿透天井的依然是那片远古的天空。历史源远流长,它在无数个晨曦中醒来,又在无数次日落中沉寂,在这个古朴而繁荣的街道上它犹如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洞察着后世子孙的一切,为他们默默地祈福。

    魏民曾到过李氏宗祠二次,一次是上任后不久文化站长穆怀楚陪他来的,另一次是陪同杨贤才一行考察泰古镇时顺便参观了李氏宗祠,今天仔细一看,该祠造型别具一格,建筑气宇恢宏,对研究南方古建筑艺术有一定的价值,只可惜去年发大水,宗祠被浸泡近半个月,墙上爬满了青苔,屋顶上有漏雨的痕迹。

    祠堂的北面供奉着李氏先贤的牌位,正中是泰柏李村先祖李遂的牌位,祠堂创建人李严李谨的牌位摆在显要的位置,李敬的祖父和父亲的牌位也供奉在其中。祠堂的左侧高挂着一张李氏先贤图,历朝历代先贤的名单尽收其中。祠堂展示的实际上是一幅李氏沧桑的奋斗史。

    祭祀祖先一般是在祖先生日的那天进行,但也有一些出门在外或远离家乡几年c数十年的人,回归故里而单独祭祀的。祭祀活动由李思福主持,先是请道士吹打念经,然后用八抬大轿将先祖李遂的头像抬出,众人前护后拥,鸣锣开道,在泰古老街转上一圈,再放回祠堂正中央供后人祭奠。按长辈c晚辈秩序排列,依次焚香叩拜。祭祀完毕,李敬已气喘吁吁。

    看到祠堂斑驳陆离,墙上爬满了青苔,门窗损毁严重,屋顶漏雨急需翻修,李敬说:“思福啊,我想出点钱对祠堂进行修缮,聊表心意,你看如何?”

    李思福说:“那好啊,我们李氏宗亲早有动议,正准备对祠堂进行修缮。”

    李敬说:“具体怎样修缮,还要你大哥亲自主持,我叫翊靖专门跟你联络,你叫她怎样干她就怎样干。”

    李思福说:“我会请专业人员拿出设计方案,再请你过目,出力的事我是责无旁贷,请你放心!”

    李翊靖也参加了祭祀活动,她对一切都感到新鲜而好奇。她问:“魏镇长,古代人们为什么喜欢建祠堂?”

    “我查过相关资料,中国古代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最能体现这种等级差距的是对祖先的祭祀上。宗祠是宗家血脉所系,也是宗家盛衰的标志。因此历代帝王将相都将宗祠看作国家权利的象征,统治人民的支柱,所以建造宗祠是皇室的特权。”魏民看过李氏宗祠后,对祠堂建设有了研究,“中国允许民间建立宗祠始于1536年,明代嘉靖皇帝允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