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01章 资治通鉴(第1/2页)  如梦令:废妃很受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皇后娘娘,这栖凤殿里的陈设跟之前好像不大一样。”王蜜在大厅里走了一圈,嗯!之前是水涵之在这里住,皇上肯定是按照水涵之的喜号来弄。就像那梅园之前是慕玲珑的,现在给了那个假的慕玲珑。一样的意思,不用管。现在本宫已经得到了本宫该得的皇后,其他的事情暂时不用去想。

    “皇上最近来栖凤殿的次数也渐渐地多了起来,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太子呢?”王蜜开口问起南褶昊,宫女想了一想好像是在跟太傅学习吧。宫女怎么想的就跟王蜜怎么说,王蜜倒不操心南褶昊的事情。

    “太子,刚才老臣所说的你可都记得?”

    “太傅,这资治通鉴是何人所著呢?为什么每位帝王都要看这本书还有那些孙子兵法?”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c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c刘恕c范祖禹c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史记》为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春秋》为现存最早编年体史书),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内容以政治c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c成败c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

    《孙子兵法》最古老c最杰出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可能包括孙武后学弟子们写作的内容,也可能有很多篇已佚失),但司马迁《史记》亦有记载,(孙武)以兵法见於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一般称《孙子兵法》都是说有十三篇。《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三大兵书之一,而且最享大名的。

    吴国首都附近罗浮山考证

    孙凭居住在吴国阖闾大城东部之罗浮山,孙凭故居在山下桃源田野,并过着农耕生活。古代,太湖四周雾茫茫,山隐现,统称罗浮山,罗浮山是各山泛称。有罗山c浮山c大浮山c小浮山c罗浮山c小罗浮山等山名,经历史演变,有的更名,有的被封名,如:舜之舜山,柯相之柯山,之安阳山,阖闾之闾江山,王僚之金匮山,伍子胥之胥山等等。中国的江河湖泊多,罗浮山也多,长100余公里,主峰飞云顶海拔1282米,有大小山峰百余座。无锡的罗浮山很小,海拔466米,为避免与广东罗浮山混淆,无锡罗浮山只能称“小罗浮山”。

    孙凭c孙武父子隐居在吴国罗浮山,不可能在千里之外的南粤罗浮山隐居。浙江长兴县东南25里的罗浮山,高五十丈,也称小罗浮山,距无锡300多里,孙凭父子亦不可能在此居住,因为把三大车的竹简运到无锡阖闾大城是极困难的。姑苏没有罗浮山。因此,孙凭父子隐居在无锡小罗浮是不容置疑的。

    公元前516年,专诸在金匮山刺死吴王僚后,公子光在锡西建郡城,即后来阖闾大城,因小罗浮山在都城东南,故又称东山。明末清初,进士徐殿一在古孙武隐迹处的东山建别墅。民国元年荣德生购得东山桃园遗址,建造园林,在小罗浮山上建楠木厅c放鹤亭,山南建梅园大门,誉满江南,从此小罗浮山就不为人知了。但山北至今仍留有古迹遗存,刻有“小罗浮”3个斗大之字的巨石,重达7吨,至今立在山顶。

    孙武隐居在吴国小罗浮山,称卧龙,三国时诸葛亮隐居隆中,也称卧龙。沧海桑田,如今,《孙武兵法》早已名扬四海,而吴国小罗浮山却无人知晓。唐开元进士c著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