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 不受待见(第1/2页)  晋缘如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文家在首阳山有个农庄,庄内住的都是文家佃户,文家别院便坐落在农庄内。农庄四周是文家的田地,有文俶的官田菜顷,也有文家自有田地,总共六千多亩,由庄园佃户耕种。

    李菲的墓地便在那里。

    京都与首阳山相距十余里,文宓用过早饭便带着文蕊出发了,同去的除了偏院仆役,还有文旻。

    他闹着要去,王萱并没有阻拦,这是家庭和睦的好现象。

    文宓很开心把这消息跟地下的李菲分享,怀着敬意给这位坚强的女人恭恭敬敬磕了几个头,谢谢她赐予自己这具肉身。

    临出门时,王萱叮嘱过文宓,若是累了便在别院内歇息一夜再回。

    文宓没进别院,甚至没进庄园,他要避嫌。

    昨夜在文府内一闹,他的名声算是打出去了,仆役再见他时便多了一丝恭敬,这说明大多文家仆役是接纳他的。可他不希望这样,文府的家主是文俶,管家事的当家主母是王萱,继承人是文旻,他只要内宅和谐,不想插手家事,而且要避嫌。

    防人之口甚于防川,不能用威压,最好的方式是洗脱嫌疑,不给人口实。

    文宓从首阳山回转时,日头已经西斜。他没走清阳门回文俶的城父侯府,而是派李耳回去禀报了一声,顺便带偏院的仆役搬家。他带着文旻和文蕊直接走东阳门进延义街,来到御赐文府。

    这府邸原是曹魏陈思王曹植的府邸,在城父候府所在的永年里北面的延义街上,在铜驼街东侧,南宫以北,离侯府倒是不远。

    因这府邸原是王府,府门便开在了延义街上。这是王公以上的勋贵才有的特权,不知皇帝为何赐给他后没有封闭。

    这府邸地理位置极佳,在延义街的中段,离太子东宫和河南尹不远。而街对面便是南宫。

    南宫极大,是个长方形,占了两个里坊的原是皇帝办公议政的所在,后来皇帝搬去了北宫,这里便闲置了。

    北侧这两个里坊与南宫对应,也紧挨着。除御赐文府外,只有西侧里坊的钜鹿公府能把府门开在街上,因此这条街极其清静。

    文宓对大名鼎鼎的陈思王早有耳闻,七步成诗的曹植嘛,上过学的都背过他的煮豆燃豆萁。

    曹植是曹操第三子,因为早年前与曹丕争夺过太子位,因此被心胸狭隘的曹丕多次打击报复,生前多次被徙封,爵位一降再降,死后才追封为陈思王。

    其实这事也不全怪曹丕,世人都知道曹植能七步诗成章,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有另一篇流芳百世的大作《洛神赋》,此赋辞藻华丽,意境优美,文宓听南家大小姐夸奖过无数次。

    只是此处的洛神,有点像是曹植在意淫自家嫂嫂甄宓(此处似乎应该读为zhen fu)。跟人家抢王位,还意淫人家媳妇,那么被曹丕曹睿父子二人穿小鞋也怪不得旁人了。

    当然,这是野史谣传的花边新闻,是真是假,只有当事人才知道,旁人无从考证,只能作为酒后谈资。

    这府邸并不大,是座四四方方的宅子,约莫十五亩,略小于标准郡王宅院,由此可以看出曹丕真不喜欢这弟弟。文宓在路上听卫岳科普过,这里原是东汉时某位藩王的王府,估计那也是位不受待见的王爷。

    现在换上皇帝不待见的文宓,看来,这不是什么好宅子,专住皇帝不喜欢,或者又爱又恨的人。

    司马炎还算客气,已派人整修过,如今工匠都走了,只有门房里一位少府的管事等着跟文宓交接。交接手续很简单,文宓亮出诏书,那管事便把房契地契交割给了文宓,然后简单说几句便走了。

    文宓不知道司马炎是不是故意,指明了要他亲自交接,文俶为此发了几句牢骚,提醒过他。他有了这心里准备,便理解了那管事的怠慢,谁让他是文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