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3章 一纸惊长安(第2/3页)  大唐承包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城和关中之地的商人们眼光确实比闽州的大户们要看的长远,岭南的利益必定让整个大唐的富商和勋贵纷纷派遣商队去岭南,光是收取过路费不是一笔小数目,但是想要承包修水泥路工程的人却不多,只因告示中的最后两条让他们望而却步,一条是最少出资五万贯以上,还有一条就是承包年限和过路费的定价由闽州官员决定。

    五万贯,很多商人都能拿不出来,毕竟能来看告示的商人就不是什么大富商,就算他们拿出五万贯,那也是投入了整个家底,可他们经商多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却是懂的,更何况年限和定价由闽州官员决定,他们怎么知道能不能收回投资有所回报。

    想要承包修水泥路的人不多,却也不是没有,像李道宗和李道立两兄弟在得知李宽邀请关中富商前去闽州承包修路之后就派人去了。

    对于李宽的话,他们是深信不疑,毕竟合作多年,李宽的性格他们清楚,不会无的放矢,更不会让他们吃亏,这些年李道宗和李宽合作水泥厂和砖瓦厂,李道立和李宽合作酒楼,赚取的钱财不少,五万贯对他们来说不算个事儿,正好家中的钱财发霉了,投资修路刚好。、

    李道宗和李道立因为信得过李宽,而其他人则是单单因为其中的好处,工部出产的水泥比不上楚王府的水泥,众所周知,楚王府的水泥在长安,甚至在整个关中供不应求,承包修路就可以在闽州买到楚王府生产的水泥,而且还不限制购买,大批量的购买水泥运送回关中必然大赚一笔,就算承包修路有所亏损,可是岭南的特产和水泥一旦运回关中也能让他们稳赚不赔,更何况修路还能赚取名声。

    长安城中的大富商们动了,就连跟李宽有矛盾的世家也动了,每日都有衣着华丽的人从长安出发、从关中各大城池出发前往闽州,长安城中的商人们和百姓震惊了,商人们震惊原来长安城中能出资五万贯以上的富户不少,自己小瞧了天下的富商,百姓震惊勋贵和富商们傻了,毕竟岭南之地向来是烟瘴之地,不会有什么利益。

    百姓看不到其中的利益,认为勋贵和大富商们傻了,商人们却不会这样认为,奈何家中缺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别人挣钱。

    当然,远在闽州的李宽也知道关中之地的大富商有限,所以他吩咐过小泗儿他们暗中组织商会,商会不能由楚王府出面,只需暗中提一嘴大家可找熟人合资承包。

    不知从何时起,一间酒楼频繁出现商人聚集的情况,所谈论的全是合资承包修路一事,在勋贵们和大富商们的刺激下,不少人开始变卖产业,有人是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了承包修路,有人则是为了想要去闽州开店,毕竟在小商户眼中,楚王在经商方面可为他们老师,看看楚王府的产业就知道楚王在经商方面的本事。

    世家受到当今陛下压制,世家人把手伸到了商业上,有世家插手商业,如今长安的生意越来越难做,还不如去闽州重新开始,毕竟有楚王在闽州不会亏待了自己这些小商户,楚王的名声还是信得过的。

    商人的出走,对于百姓来说不算大事,毕竟打算到闽州重新开始的商人都是家中略有资产的中等商户,影响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但是朝堂的官员们却急了,他们兴奋的派遣家将去与李宽商谈承包修路之事,可是不代表他们喜欢看见商人们纷纷前往闽州。

    商人上不得台面,可是长安城一下出走这么多中产阶级的商户,对于长安的商税影响很大,没有税收就没有政绩,没有政绩怎么升官,奏折如雪花一样的飘上了李世民的龙案。

    初始,李世民也同官员一样担心,一想到闽州同样是大唐的治下,想到修建了水泥路之后,大唐军队开赴岭南更加便捷,李世民就不在过问此事,上书的奏折一律留中不发,上朝也一言不提李宽邀请富商承包修路之事。

    至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