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50章 大唐二主(第2/3页)  大唐承包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渐认同了这个说法,面带狠色、眼漏凶,起身朝着东南方向望去。

    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国无二君,家无二尊,这是李世民从小便知道的道理,作为皇帝的他怎可让大唐出现第二个帝王。

    东南方,最大的势力是谁?李世民暗暗问着自己。

    也不管尚在殿中的李淳风和袁天罡,径直走到了一个箱子面前,打开箱子,拿出了一张折叠好的宣纸展开,这是大唐的舆图。

    只见舆图的东南角上,标志冯家二字,李世民怒了,拍着案几上的舆图,怒喝道:“查,查冯家的一切动向,着百骑司进岭南。”

    “陛下,大唐兵威正盛,冯家何敢妄动,陛下三思。”连福劝说道。

    连福倒是想到一个可能,那就是李宽在台湾自立了,但见李世民怒火正旺,他不敢开口说,谁知道李世民会不会因为怒而失智呢!

    李世民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听进合理的谏言,一听连福这话一时间陷入了沉思。

    连福所说大唐兵威正盛并非虚言。

    贞观十三年十二月,李世民派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副总管兼左屯卫大将军薛万均带兵出击高昌。

    侯君集带大军到达碛口,高昌国王麴文泰因担心恐惧而死,其子麴智盛继立。大唐大军直抵高昌都城高河城下,猛攻,智盛开城门投降。此次共得到二十二座城,人一万七千七百口,拓地东西八百里,南北五百里。

    大唐将高昌改为西州,西突厥屯兵在可汗浮图城,声援麴文泰,结果浮图城也降唐,大唐以可汗浮图城为庭州。贞观十四年九月,大唐便在交河城置安西都护府。

    按理说,大唐兵威正盛,冯盎又垂垂老矣,就是造反也不是这个时候,要反也早反了。

    当然,连福看得明白,但盛怒的李世民可不一定能看明白,借着李世民在沉思,连福趁热打铁道:“太史令和太常博士或许算错了,不妨今日再次夜观星象,再次一算。”

    连福的话音不算小,惊醒了李世民、袁天罡和李淳风,三人认同的点点头。

    上天似乎很给李世民面子,月亮高悬,繁星点缀,清幽的月光洒满了整个皇宫,异常宁静。

    经过一下午的深思,李世民的怒火得到了平息,不紧不慢的带着连福去了太史局,此时的李淳风和袁天罡早已站在了观星台上,低头念叨着什么,见到李世民一行人前来都没反应。

    直到李世民咳嗽了两声,两人才回过神来给李世民行礼。

    “陛下,天象显示大唐却有二主,不过微臣始终看不透这天机。”不等李世民问话,袁天罡便解释道:“二星同辉,秋毫无犯,实乃怪异·······怪异啊!”

    袁天罡说完,李淳风便一手指着星空,一边给李世民解释。

    然而,李世民听不懂,他也不需要听懂,他对星象并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新出现的帝星代表何人。

    李世民问道:“可算出那二主是何人?”

    两人神色纠结,闭口不言,具体到人的名字如何能算得出来,这不是为难人吗!

    见李世民神色淡然,连福给了袁天罡两人一个台阶,问道:“敢问二位大人,算出之人可是姓李?”

    袁天罡和李淳风的脸色骤变,难道连福也深懂占卜之术?

    连福不会占卜,但他了解朝堂的情况,若说大唐二主并列,除了楚王在夷州自立这个可能,他想不出任何其他的可能性。

    而李世民一时间却没往李宽身上想,只见袁天罡和李淳风脸色骤变便认定了连福所言不假,只是到底是那个李姓人却没想到,毕竟在他的意识之中,夷州并非属于大唐治下。

    作为臣子就要有臣子的觉悟,察觉到李世民的疑惑,连福便开口解释道:“陛下,许是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