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中所谓的‘道’是不存在的。习武也好,练剑也罢,就像是在一路登山,这条路也许有尽头,也许没有,我们终其一生也未必能到达这条路的某一处,又何必去想它的尽头呢?我们只需看清前面几步不致走错,同时也走好脚下那一步即可。”
“道”真的不存在吗?不!一定存在!杨云清坚信自己的看法,但也觉得二哥所说没错,自己是想得太远c想得太多了。武帝也许尚未走到尽头,更何况是我呢?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届时证明它的存在,远比现在瞎想c空说要有用得多。
“二哥所言甚是,却不知二哥如何划分学剑之道呢?”杨云清转移了话题。
杨云逍知道他心中依旧还执着于虚无的“道”,无奈暗叹一声,回答:“我将其大致分为三个大的境界,剑招c剑势和剑意。三者有重合,也有独立之处。之前你所说第一重境界就是‘剑c气c意c身’四者合一,着实吓我一跳。但听你说起第二重境界之后,发现却并非与我所想一致。”
“先前你回答了我信中那三个问题,我便知你已然要超出剑招的层次。剑招境界者,能够精熟所学剑招,明白其中意理,知道其剑势取向,然后临敌时能够灵活运用,更深一层,则不再拘泥于所学剑法中死的招式,手中最简单的剑法也能运用得恰到好处。”
杨云清一听,便知他得到了上乘剑法的精髓,由死招到活招,再到无招,已然得了《独孤九剑》的精义。“二哥是说无招境界吗?”
“无招?”杨云逍面露疑惑之色。
“是这样的,之前所说三个大的境界,在第一重境界中又分为三个中等境界,分别是利剑境界c重剑境界和木剑境界。利剑之境又分为死招c活招c破招和无招四个小境界。重剑境界则取‘重剑无锋,大巧不工’之意;木剑境界时,草木皆可为剑。再往上,则是‘手中无剑’的境界。”杨云清详加解释。
见杨云逍沉思不语,又说道:“利剑之境讲究四者合一,后发先至,专心攻取敌人的破绽,有招就有破绽,无招便无破绽,是以无招更胜有招。重剑之时,以势压人”
杨云逍突然摆手,看着杨云清,说道:“出手便是剑招,何来无招?既有招那便有破绽。攻取敌人的破绽确实不失为精妙的剑理,但只有你抓得住的才是真的破绽。你第一重境界所说‘剑由心发,随心而至’,其实也不过是对剑的一种掌控程度而已,若真能做到,岂不天下无敌?至于你所说重剑境界,则更趋向于我所说‘剑势’境界,而你所说四者中的‘意’大多也是属于‘剑势’,真正的‘剑意’是不同的。”
杨云清一听,就知是划分的标准不同造成的,就像面对一种建筑用材,一个以其密度划分,一个以其硬度划分,不具备可比性。不过,好的材料是具有某些性质的,剑法也是。“二哥所说,我却是有些不敢苟同。就以《青冥剑法》来说,乃是由《落水剑法》简化而来,若不能领悟剑意,如何能达到大成?!”
“我知你所说,你所说的是创作者临摹落水之形,取落水之意是不是?”杨云逍见他点头,继续道:“那其实也是一种‘势’,而且仅是粗略涉及而已。一套二流剑法,怎么会有剑意?我虽不明白剑意,但也窥得一丝,那是一种不可言喻,却妙义无穷的境界,能言说和教传的,绝不是剑意,它只能靠自己领悟。”
杨云清虽不赞同他的说法,但也没有在此过多纠缠,又从剑招开始讨论。二人有许多赞同之处,也有分歧之处,有的经讨论后达成一致,有的依旧坚持己见。
杨云逍也颇为赞同杨云清“气剑合一”的说法,得知他在自创剑法,便告诫他小心,还传了他以速度见长的《疾风骤雨剑法》,乃是一门二流上等剑法。
杨云逍也说起许多自己的见闻,武器c丹药同样分为四级,对应先天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