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八章·礼仪(第1/2页)  生命的旅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礼仪是传统家庭的传承文化。在我们陇中农家,礼仪更是根本。

    从久远的年月写起,礼仪是吃饭时,父亲的位置,礼仪是浪人来,进门的问候,礼仪是端茶倒水的小细节,礼仪是酒桌上,那摆放的筷子,礼仪是端起的酒杯

    在三世同堂的农家,普遍性存在的传统礼仪是;爷爷吃饭的位置,是父亲不应该去坐,父亲吃饭的位置,是儿子不应该去坐。

    通常都习惯性的存在,在房厅里的饭桌上,每到饭点时,即便是爷爷还没走来,那么他的位置,你不能去坐,他的位置一直都在等他,直到他回来吃饭为止。

    一家人吃饭,从做饭到饭熟,端到饭桌上,长辈没回来,那便等长辈回来,你再去动筷子。长辈没有动筷子,你不能拿起筷子自个儿去吃。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不管在哪里,都是我们骨子里的一部分,家里有老人,是一种福气,孝敬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在家庭显露出的细礼,都是不一样的传承和美德。

    这一种礼节,在旧年月里,封建性的存在在每个传统家庭里,而不是谁上一家就有这样的礼节。这种礼节寓意着,是尊重,是孝敬。

    我似乎记得,有那么几次,我在舅舅家去玩,最清晰的事,就是姥爷他,经常吃饭时坐的哪个位置。在他没有进门之前,饭桌上的筷子,没有人去动。

    等他来吃饭,一直到他来,所有人才可以捉筷子,去夹饭菜。提到夹饭菜,这更是有着一种特别的礼节,那就是你不能去夹别人眼前的那一块儿,通常都是夹盘子里,靠近自己眼前的一部分。这更是一个各扫门前雪的例子。

    有时我很难弄懂,这些传统的礼节,到底是从何年开始的,但在我的记忆里,它一直都是存在在骨子里的根本。重要的是不是你去恪守它,这种传统性的礼节。

    幼小的年月里,家里会经常来客人。不管是远近的乡邻,还是亲戚朋友!在我们陇中,乡邻来串门,不叫做客,我们叫做是浪人来了!

    浪人来串门,要么是热情款待,要么就是喝茶聊天。但聊天,也不叫聊天,而叫片椽,几乎方言亦是如此。上门便是客,无论是谁的到来。这更应是孔夫子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从小父母教育的礼节,是从来客的浪人开始。小时候经常下学回到家,一进门时看到有浪人,那么定是先问候,热情的笑脸相迎,这是基本。该叫啥就叫啥,不能确少最基本的礼貌。

    端茶倒水,更是有礼节的,礼节就是不能将茶壶等一些器具的壶嘴,朝向客人的方向,这里面最深的礼仪,寓意着不尊重别人的意思。

    我似乎依稀记得,有那么一次,再给某个乡邻端倒茶水时,由于当时年纪小,不懂事的缘故。大意的将壶嘴,朝向人家,在父亲的眼神里,我注视到了无声的责备。

    就在乡邻走后,他责骂我的场景,至今还能想起,父亲道,“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要记住,那个壶嘴,谁给你说朝着客人放?不管是谁,走到自家门上,最起码的尊重,你要学会”,这些细碎的责骂,回旋在昨日的场景中一般。

    在平凡的生活中,少不了这些细礼,我不排斥它的存在,有时候,倒是感念这一切的细礼,从小教会了我做人的基本。乡俗与乡俗不同,或许c我的乡俗礼仪,并不是你的乡俗礼仪。但我们礼貌是相同的,那便是人与人之间的尊重。

    再说到酒桌上,酒c更是我们通渭中的一种文化,在我们通渭,酒桌上,是从来没有劝酒之说的,不管是和朋友聚会,还是某个节日的喜庆,还是白喜丧事,等等的一切酒场面。

    酒满敬人,水满欺人!这其间,酒不止是满,而特别的就是敬,我们的敬酒,是一种热情,一般都会轮流敬酒。如果你来我们通渭,一直有人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