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三章 饥馑之城(六)(第2/3页)  崇祯十三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给王妃和唐胖子的急件很快交由吕三连夜飞马寄出了。大车留下了一辆,其余的回去继续运粮。但李崇文给朱平槿写的信最终没有发出。因为李崇文还是有点私心,他不愿意朱平槿看到信以后,误以为他是个遇到点困难就大声嚷嚷的人。他希望把仁寿县的事情整理出一个比较平静的局面之后,再向世子全面汇报。

    第二天早晨,李崇文率领草标稀稀拉拉向仁寿县城开去。

    保镖们分作两队,不愿留在仁寿县的,或者要先回家打声招呼的一队押送大车回去,另一队愿意留下分地的先给山里难民送粮,然后带着他们到县城会合。

    因为表现积极肯干,在草标中有些威望,两个儿子又在护商队,魏干得到了李崇文的重用。他的任务,便是率领百人左右的男丁队伍向县城周围搜索。

    一则圈占所有的无主田土,尤其是种有粮食的无主田土。凡是拿不出地契的土地均被视为无主田土,一律宣布为王府所有。

    二则向所有见到的民户进行政策宣讲。愿意吃粮的,都到县城向李先生登记。登记以后,他们就是王府的庄户了。

    以前官府下发的户籍文书统统上缴没收,隔些日子重新换发。不远拿出来的统统作废。至于自家能拿出地契的民户,劝说他们投献王府,否则不发口粮;租种别家田土的佃户,准许他们自行决定去留。凡愿意到王庄来的,不分男女老幼每人都可以分得五亩土地租种。佃户自愿离去,主家不准阻拦,否则一律抓捕治罪。

    魏老二的行动只有两条禁忌。按照李崇文的吩咐,一条是县里的读书人暂时不要去招惹,还有一条是不准随意杀人。

    此后两天,李崇文住进了县衙,开始坐堂问事。他一面接待陆续归来的庄户和民户,一面安排李c尤两位庄主带领人手清理县城里的死尸和废墟。

    为了节约粮食,李崇文带头将自己的粮食配给降到了每天六两,唐胖子送给他私人享用的精米c点心c蔬菜c腊肉也半点没剩,全部分给了草标们填肚皮。

    刘小姐领着一大拨姑娘上街封房子封东西。姑娘们每人一摞盖着知县大印的封条,只要哪家没人,刘小姐小手一挥,立即有人把封条贴在门上。

    丫鬟小兰则和一群大妈混在一起,她们要按李先生的要求,利用城里丢弃的棉布,给每一个庄户缝制一件厚实的冬衣。

    为了整饬城里的秩序,防止有人趁机偷摸扒抢,李崇文还建立了一个保镖和庄丁共同组成的护城队,日夜巡逻于大街小巷。几个翻墙盗窃的小贼,都被毫不留情地打个半死,捆在衙门的申明亭示众。

    恢复重建的措施很多。然而,困难并没有因为这些措施而减小。因为回城吃饭的人越来越多,大大超过了先前的估计。

    数日之后,有资格在县城吃饭的人,即已经登记成为庄户或投献户的人,已经超过一万人。按照目前掌握的情况,李崇文预计,仁寿王庄最终接纳的难民人数可能高达三至五万人!

    献贼屠仁寿的惨状,以及仁寿断粮后发生的一个个故事,后来成为朱平槿的御用文人们反复引用的例证,如同碧峰峡的宝塔c邛州城下的油画一般,具有某种标志性意义。

    在御用文人的笔下,流贼是人,也要吃饭。流贼本就是为了生存而造反的,所以任何威胁到他们生存的事物,都是他们的敌人,包括同为穷苦人的百姓。!

    流贼转战各地,行军速度极快,这便是正史之中“流贼”一名的由来。流贼不可能携带大量的辎重,解决吃饭穿衣的唯一办法,便是走到哪儿便抢到哪儿!打土豪,斗 地主,是流贼抢掠的主要方式。

    可土豪和地主并不是傻子,会呆坐家中等待流贼砍脑壳。他们会在农民军到来之前,携家带口逃进城里。如果无法尽快打破城池,流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