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二十六章 蜀考论仁(二)(第1/3页)  崇祯十三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舒师傅的考题出自《孟子》。

    考《孟子》,没有什么错,朱平槿一听放下心来。《孟子》与《论语》c《大学》c《中庸》合称四书,与五经一起都是大明科举的标准教科书。

    但是朱平槿没有料想到,他在政治上极力推崇的老祖宗太祖朱元璋与这个孟子曾经有过节。朱元璋不仅下诏取消了孟子亚圣的名号,而且取消了孟子配享孔庙的资格。后来大臣钱唐死谏,朱元璋不得不废止诏书。一年后并不甘心的朱元璋又让翰林学士刘三吾搞过一个《孟子节文》,“抑扬太过者八十五条,其余一百七十条,悉颁之中外校官,俾读是书者,知所本旨。(注一)”

    只是这个《孟子节文》在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前,就予以废止。此后《孟子节文》一事就成了历史长河中又一段公案,而《孟子节文》一书经过近三百年的岁月沧桑,早已散失殆尽,保留下来的已经属于珍本了。

    泸州大儒舒师傅没有看过这本节文,藏书万卷的朱平槿也没有看过这本节文。如果两人看过,就会赫然发现舒老儿的考题正是《孟子节文》中节掉之处。

    注意到世子悄悄长出一口气,舒师傅神色不禁一黯。当老师的,讲究“弟子三千,不如一人。”自己桃李无数,这个上头坐着的麻袍少年,才是他自己一生乃至舒氏一门的荣耀。要想名垂青史,也得靠这个少年。只是舒师傅既有蜀中大儒之名,岂会轻易将自己情绪表露出来。他装作啥都没看见,缓缓问朱平槿道,“老夫出题,世子可知何意?”

    “老儿想考较鄙人?”朱平槿刚放松的神经又紧绷起来。这段文字出自《孟子梁惠王上》,讲的是梁惠王(魏惠王)问孟子,如何让国家雪耻图强。孟子直截了当向梁惠王提出了他的仁政主张,省刑罚c薄税敛,深耕易耨,强化生产;教化德育,孝悌中信,国家无论大小都可以发展起来,弱国最终可以战胜强国。所以最后孟子向梁惠王得出了一个不容置疑的结论:“仁者无敌。王请勿疑!”这篇文章不知是在初中c高中还是在舒师傅这里学习过,总之蜀王府嫡长子c大学高材生朱平槿能倒背如流。舒师傅一提出问题,朱平槿没一会儿便反应过来,老儿既是在变相劝谏,要我施行仁政;也是在借这种方式向众考生乃至整个蜀地宣示,蜀王府推崇提倡“仁政”。只是这样直白回答太没有机锋碰撞的意味了。朱平槿目前心情好,于是给舒师傅开了一个玩笑,反问道,“本世子提倡护国安民,可谓‘仁’乎?亦能无敌乎?”

    听到弟子如是说,舒师傅终于在心里放下了一块石头。要是皇城坝上千余人都能答出的一道题,自己亲手教了若干年的弟子反而答不出,那不是丢王府的脸,而是丢他这个世子傅的脸。不过这个弟子的心思过于老成缜密,对自己这个师傅还有点不放心,让舒师傅觉得有些悲哀。不就是自家是个世代书香吗?那些处处与世子唱反调的多是世代官宦书香,这个多疑的少年便没由来怀疑到自家。可他明明怀疑了,还偏偏不说,只是留在心头打肚皮官司,这让舒师傅很不舒服。趁此机会,舒师傅决定多问一句。

    “至圣之仁,齐礼也;亚圣之仁,强国也;程朱之仁,入理也;阳明之仁,出心也。”舒师傅问道,“不知世子之仁,何如也?”

    这是在问我志向啊!朱平槿立即感受到了师傅的用意。这不是舒老儿一个人问,而是他代表整个舒氏家族在问,代表他的所有学生们在问,甚至是代表四川知识界在问,代表包括第一副总监军舒国平c纳溪代理知县舒国信c政策研究室舒国明c舒国志c潼川直隶州一把手李崇文c天全土司泸州判官高登泰c副总参谋长兼天全土司营首领高安泰,以及总参谋长贺有义等一帮王府重臣在问想到贺有义,朱平槿在心中轻轻将他的名字划掉了。如果自己的回答不合格,或者是不符合舒老儿心中的标答,那后果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