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一章 丰收之忧(一)(第3/3页)  崇祯十三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民对红苕的喜好一无所知。李崇文拿了本从刘红婷她爹书房里搜来的《农政全书》,依样画葫芦,在县城周边试种了几亩。

    几日前新任仁寿总庄主小太监丁原给朱平槿奏告,还捎来根拴着红绳的红苕,称这东西产量极高,估计亩产可达七石!他请求在仁寿县大面积推广红苕种植。朱平槿嚼着削了皮的生红苕,向身边小太监口述了他的重要指示:一亩七石,殊为少也!待尔长成,卅(sa)亦寻常!准种五千,地分各处。内江建庄,种它五万!

    红苕就是一坨淀粉。淀粉的化学成份就是一种多糖,糖吃多了胃里自然会返酸。据说人连吃四五天红苕后,见着红苕就想吐。朱平槿前世的爹是内江籍,三分天灾c七分人祸时尚在当地小学读书。后来他爹跳出龙门进了城,也许是过去经历太惨痛,他爹从来不准在自己家里吃红苕,连红苕稀饭也不准煮。朱平槿想吃的时候,只能偷偷在街角上买一根烤红苕,吃完了才敢回家。

    如今大明朝风雨飘摇,最大的问题是吃饱而不是吃好。因此朱平槿只得被迫放弃个人喜好,违心地种起红苕来。红苕最大的好处就是产量惊人,稍肥点的田,一亩四千斤没有多大的问题。丁原没有见识过红苕产量,几百斤便大喊大叫。

    红苕食用也很方便。切片蒸熟后晒干水分,便成了即食食品红苕干。大概四斤可以晒出一斤,如此亩产也有千斤出头。这比起种植水稻,一亩等于两亩半。

    红苕也有缺点。不仅喜肥,而且招虫。虫害严重时,会导致大面积绝收。朱平槿不准丁原把红苕田连成一片,分开各处去种,就是为此。

    至于为什么要在内江县大量种红苕?因为那里的丘陵和山地,是中国最适合种植红苕和甘蔗的地方。别人不知道,可朱平槿就是知道,不要问为什么。

    所有这些措施的效果如何?朱平槿的老婆谈及她对仁寿人民的伟大贡献,便不无夸耀地在朱平槿面前哼唱:

    “崇祯十四年,那是一个春天!”

    注一:这个数字看着挺大,实际上仅相当于现在四川一个农业大县平均年产量的五分之一或更少。

    注二:隐田现象不仅明朝有,今天卫星上天一样有。山区比丘陵区严重;丘陵区比平坝区严重。比如重庆市的部分山区,耕地数字就有两个。一个上报交税,一个是自己知道。以至于在颁给农民的土地证上的数字后面,还要再打个括号(出自近期重庆市某区国土部门的公开报告)。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