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六十八章 乾清密奏(三)(第2/4页)  崇祯十三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久,皇五子死去,田贵妃伤心欲绝。皇帝大怒,追查所谓九莲菩萨。

    宫人们却跪告皇帝:九莲菩萨者,孝定太后是也!

    皇帝大惊,急忙追封李国瑞七岁的儿子李存善继承武清侯爵位,把所有缴纳的金银还了,继而恨上了薛国观,最后杀了他的头。

    外戚的事情终于了结,皇子们倒也个个康健,但是皇帝最心爱的那个女人,身体却彻底垮了。

    如今这个周延儒又来打朱家人的主意,皇帝有些生气了。

    蜀藩在藩王里向来是听话老实素有贤名的,大明三百年里就没给帝室找过麻烦。

    去年全国大疫,蜀地和京师死的人不少,那蜀世子及时制成肥皂,救了许多蜀民还不忘宫里的皇帝一家,头一批便敬献京师。

    垦了几顷荒地,那蜀世子连忙卖了收获换成五千两银子献入内帑。

    老蜀王身死,按礼制应该由朝廷出银子安葬,结果皇帝一分银子没给,只派了两个钦差打空手去。这比起洛阳罹难的福王一家,待遇之差有如天上地下。为了此事,一向贤惠的周皇后还难得地提醒皇帝:莫失了天家体面!

    四川官府积欠蜀地宗禄多年,又是那蜀世子将祖宗宫苑发卖来为宗室买米。

    江南大饥,米价四两至五两。那蜀世子将王府长存米十万石运至江南赈灾,一石只卖二两五。米到码头,万民争购,人人称颂蜀藩仁义。

    曾任漕运总督的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奏报皇帝叹曰:藩王之半,仁如蜀主,天下何至于丧乱至此!

    南京镇守太监韩赞周也密奏皇帝:蜀王府之人盛赞蜀世子,贤比之于蜀献王朱椿,而能又过之!

    如今皇帝赤裸裸地向藩王伸手,会不会像靖难之役一般的震动天下?

    “太祖家训:藩王与天子,本是至亲骨肉。如朝廷之命合於道理,王则唯命是听;不合道理,见于祖训。人称蜀世子仁贤有德,周先生以王财养朝廷官军,合於道理乎?”

    皇帝突然提到太祖家训,给期望无限的周延儒一桶冰水从头淋下。

    太祖家训,不仅是天子家法,更是国家宪法。天子尚不可更动,大臣触及,便是一个死字!

    好在周延儒不愧是状元及第,智商之高,无人能及;机敏之捷,谁人能比。他略一沉吟,便出言奏道:“藩王出银饷军,便是违了祖制。此等说辞,臣以为谬矣!”

    不等皇帝反应过来,周延儒便语出连珠:

    “天子与诸藩之亲,天下共知。德c福c襄c蜀c唐c徽诸王罹难,陛下为之缀朝,为之省膳,天下士民百姓,俱称陛下亲亲之情。如今蜀地逆贼遍地,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蜀藩饷军,既为朝局,亦是自保!若陛下驳了蜀地奏请,倘哪天蜀藩不幸,天下必反以为陛下欲借贼寇之手削藩是也!”

    周延儒的话顿时让皇帝无言以对。

    请蜀藩及蜀地士绅助饷义军,本是蜀地巡抚c巡按联名上奏提出的。虽然蜀王府并没有明确表态,但很可能知道并同意。蜀藩饷军自保,如果被皇帝驳回,那将来一旦藩国不测,必是皇帝和朝廷的责任。那时若有人指责皇帝借贼削藩,皇帝何以应对?

    “既如此,”皇帝缓缓说道,“准了蜀地义军之事便可。只是”

    皇帝说着,又加重了语气。

    “这要他们自愿,切不可逼迫藩府纳银几何!免得伤了天和人伦,坏了天家亲亲之谊!至于义军人数期限诸项,亦准廖大亨c刘之勃所请。卢象升之天雄军,士绅助饷有之,但大数还是朝廷拨给。藩国再富,不过一隅之地。以一藩之力,岂能承担五万之数?不如随其所请便是。”

    皇帝终于同意了,让周延儒心中大快不已。

    两万人也不少了!若皆按护商队的装备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