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三十二章 雨中博弈(三)(第2/3页)  崇祯十三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有一个监军总比没有好!

    冯如豹毕竟是蜀王府的亲兵出身,这点政治敏感性还是有的。他立即收起痞子一般的笑容,向姚丞国庄重地点头,同意了他的请求,并正式请他代理营监军职务。

    姚丞国要的正是这个。

    数百土暴子被绳子拴成了一长串,正被南部县大队押上大路。他们需要进行甄别,需要思想改造,需要情报收集。当这些工作全部完成,这些俘虏便是上好的劳动力,也是对巴山地区进行警示教育的上好教材。

    姚丞国向搭档打了一个招呼,在清理战利品的大群士兵中找到了军情局那名姓任的情报军官,然后踏着山坡上的泥水向山下的大道走去。

    ……

    雨似乎小了许多,变成了细细的雨丝。

    杨天波抬头望了望黯淡下去的天光,把头上闷人的油布扯开,让头上的八瓣铁盔暴露在雨丝之中。

    这里落下的雨水毫无疑问,都会汇集到前方的大坝河中,那大坝河是否还能通过?

    这个事关胜负的大问题沉甸甸地压在杨天波的心头。作为全营的前锋,十营二连要承担逢山开路、逢水架桥的重任。如果大坝河不能通过,那特遣支队将被迫滞留于南岸,与苦战中的贾登联咫尺之遥,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等着!

    这时,前方一阵马蹄声吸引了杨天波的主意。他看见几名骑兵在蒙蒙细雨中向自己的方向奔来,为首的一名大将,高大威武,虬须满面,头戴凤翅银盔,身着山纹铁甲,肩披红色斗篷。那人杨天波认识,正是董卜骑兵营的正团职营长董卜嘉措。

    董卜嘉措显然也看到了长长步兵队列前方的杨天波。他在杨天波身旁勒住了战马,对他用口音很重的汉话大喊,问杨天波是不是头领。

    杨天波离开队列向董卜嘉措敬礼,而队列依然继续向前行进。

    “下官是十营二连连长杨天波。本连并指挥工兵一连一排奉命为全军前锋!”

    “那好!”董卜嘉措高兴地对杨天波喊道,“正好给你说听!这条路的尽头在河边,有一座桥。桥面被土暴子烧掉了,可是桥墩还在……”

    “桥墩怎能留下来?”杨天波有些不解。

    “那桥墩是石头的!”董卜嘉措道。

    好咧!杨天波顿时兴奋起来。

    有了桥墩,用竹排架桥便可轻松渡河!他转过身去,一张张年轻稚嫩却充满着朝气的面庞掠过眼帘。

    杨天波高举手臂,用力向前挥动手掌,大声对队列吼道:“全体都有,强行军!天黑前必须占领大坝河渡口!”

    ……

    一把冲天大火,烧出了渔溪场大捷。然而大捷的始作俑者楚军副将张奏凯却给自己惹来了大麻烦:他的部下差一点就哗变,而领头的,便是因坚守谷仓而在营中名声大噪的刺头百户程卫国。

    战斗结束后,守卫谷仓的楚军士兵在程卫国的带领下率先鼓噪,随即渔溪寺的士兵也裹了进来。哗变士卒气势汹汹找到张奏凯,质问主将为什么要烧死马乾马大人?

    程卫国对着躺地上的张奏凯吼道,弟兄们之所以拼死奋战,就是为了马大人那句战后加入护**,并且分田分地的承诺。现在马大人死了,这句承诺也就落了空!

    程卫国关心马乾,张奏凯岂能不关心?死了马乾这位四川兵备副使,必然要上报朝廷,他的战功就打了水漂,最终结局是赢是输还需两论呢!程卫国想分田分地,张奏凯岂能不想?只是程卫国想的是自己和家人耕种,而张奏凯按照他的习惯思维,是将世子赐下的土地囊括到自己和少数亲信军官、家丁手中!

    所以当程卫国提到分田分地后,被人揭了底牌的张奏凯终于勃然大怒。他不顾自己的伤势,挣扎着爬起来要对程卫国执行军法。

    一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