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计方定(三)(第2/4页)  崇祯十三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祯的中旨对鄙人根本没有法律效力!

    崇祯敢阴悄悄地下中旨,我就敢堂而皇之地批驳回去,甚至直接将传旨之人斩了!

    他只有躲在乾清宫的大床上一个人抹眼泪……”

    “你把崇祯想简单了。他是死要面子的人。你明天一宣旨,就把他『逼』到了绝路上,不跟你翻脸也不行了!万一他公开下旨谴责你,就算你得了天下,名声也臭了……”

    “所以刘之勃的建议很好,这就是刘之勃的价值所在!”

    朱平槿睁大眼睛扭头看着老婆,双眸放出光亮。

    “这次政策出台的形式,是廖大亨和刘之勃领衔上奏,四川大员们连署,本世子下旨批准实施,最后假惺惺地报请北京批准。这样一来,我们向北京展示了团结和实力,也为我与崇祯之间的关系留下了缓冲。”

    “那刘之勃和廖大亨不是又当了出头鸟?”

    “那当然!我跟你说过,国王不能犯错。什么意思?就是最高领导不能轻易承担责任,否则百姓很容易丧失对最高领导的信仰,进而动摇统治权威,引起觊觎者篡位夺权,进而引发天下大『乱』。

    还记得吗: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做秘密报告,把斯大林批臭了。后果由谁承担?几十年后的戈尔巴乔夫!

    我们要记着,做事情,要台面下主动,台面上被动。要时时刻刻凌驾于矛盾之上,不要身处矛盾之中。这就是领导的艺术。

    廖大亨和刘之勃这些大臣,天生就是替我们背锅的,所有的坏事都由他们出头。

    你想想,如果崇祯和朝廷大臣们都彻底丧失了理『性』,公开动手,谁来承担责任?当然是廖大亨和刘之勃。

    廖大亨这只老狐狸不是傻瓜。他跟我说过,如果崇祯派绨骑锁拿他,他就以冒旨为名,先将绨骑斩了,然后上疏鸣冤,再发动乡党同年书生士绅全川人民一起上书闹事,总之是拖时间,又不公开造反。确实不行,就改名换姓,躲进蜀王府,躲进护国军……

    我并不担心廖大亨,我担心的是刘之勃。这个家伙一根筋,弄不好圣旨一下,他就找一根白绫上吊了。”

    “我知道,就是你们当官的让临时工背锅的那一套!”

    罗雨虹无聊地挠挠老公的胳肢窝。嘴里鄙夷,心里得意。不过,她还是担心朱平槿把刘之勃卖了。

    “你不能袖手旁观!不管你怎样玩,总得有点良心!”

    “我知道。你放心好了!”

    “宣了旨,你就要出发到重庆?”

    “是啊,耽搁了好久!本来王应熊是可以挽救的。刚开始,他还通过王行俭找廖大亨,试探和我们合伙造船的可能。可事到如今,也不得不……

    周延儒写信给廖刘,这就泄『露』了他的情报来源。刘名升上了心,把王应熊派往北京的信使给截住了。王应熊在信中告了我们一状,说我们将来必然称兵谋反。今日不反,明日必反;今上在位不反,太子即位必反;我们不反,我们的手下必反。

    总之,内江王到重庆与他王家发生冲突后,他对我们恨进了骨髓。王应熊很聪明,他渐渐发现我们推行的富国强兵政策,必然会触及他这种权贵的根本利益。

    王应雄是定时炸弹,留不得。这种人越聪明,便越危险。官场上的老话:早动早主动,晚动必被动!”

    “那王应雄会不会得到消息提前跑了?”

    “内江王说,王行俭在替我们稳住他。”

    “你记着,王家的银子你给我拿回来!”

    “知道了。哪一回你不是惦记着人家的钱包?”

    “你知不知道,你这次川北用兵花了多少银子?还有流民入川,又要花多少银子和粮食?”

    老公平静的脸庞,给她留下一道清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