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零三章 生死转圜(七)(第2/3页)  崇祯十三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山坡上。他们迅速整队,拉成了一个百余步长的横队。

    然后又是一声竹哨,地趟虎的眼前一排火光。埋头奔跑的人群猛然一顿,然后就是顺理成章的惨叫声。

    程卫国天生就不是个安分的主。他趁着敌人欲攻未攻之际,大胆地将三个连撤出阵地,借助骑兵身影的屏护,也借着地势起伏和杂草灌木的掩护,在敌人的眼皮下埋伏到了官道西侧。

    地趟虎的人马从沿溪河埋伏地域撤出,刚刚赶来,就挨了一顿胖揍。

    当然,程卫国敢于进行阵前的短距出击,有一个装备上的优势。

    那就是他的第二十营是护国军自警卫营之后的第二个全装火铳营。而且第二十营与警卫营还有一点不同:

    警卫营是分期分批换装,第二十营是一次性整体换装。

    ……

    火器的生产能力落后于军队规模的扩充速度,在岁末大战后展现无余。

    在罗渡镇整编三个新编营,受到火铳短缺的影响,新营老营开始争夺有限的资源。

    总参谋长舒国平不得不亲自主持装备分配和编制调整,最后来了个平均主义才把矛盾压下去。无论新营老营,每营一连火铳。至于虎蹲炮,更是多的没有。

    问题提前暴露,有时反而是好事。

    罗姑娘为此大发雌威。“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变成了火器局的行动号令。

    蜀王府动员体制的高效、山寨上马的传统、资金投入的天量以及技术创新的能力这时发挥了作用。

    缺乏原料,铁质的佛塔、佛像和经幢都化成了铁水;

    铳管打造成了瓶颈,很快便开发出了人力锻造机;

    机床不够,成都府的木匠停下了家具活计,改为生产标准配件;

    人手不足,王庄迅速调来千余庄户来打零工、干粗活。

    位于成都西北角,本隶属于四川官府的兵仗局,也在做大做强的浪潮中并入了蜀王府的火器局。

    兵仗局历年来以生产劣质武器而声名远扬。但归属于蜀王府之后,那些死气沉沉的匠户在坚挺的银钞刺激下,仿佛吃了大补丸一般,一天干六至七个时辰,而且是人停机不停,全家老少祖宗三代外加八竿子亲戚一起上。

    到了三月初,完成整合的四川火器局已能日产火铳五十支。新式虎蹲炮和七斤大炮的生产能力则完全取决于原料供应。

    兵仗局的一位侯姓老匠户在试射了护国军的火铳之后,对所用的弹药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改进建议。

    他认为,护国军的火铳优点是口径大,威力猛,有独子和霰弹两种弹药,战场适应性好。

    但缺点也有。发射独子时后坐力太强,射程不足,远距离精度太差,还不如官军使用的精良长管鸟铳;在发射霰弹时,每粒小铅子的分量太轻,对轻甲之敌的杀伤力不足。

    因此侯老匠户建议,修改独子形状,减轻独子重量,增加射程,降低后坐力;将一发霰弹里的铅子数量由八枚改为六枚,总重量依然是一两六钱,单枚铅子重量则增大,破甲威力更可靠。这样一来,独子可以远射,霰弹对付近敌,远近皆宜。

    此外,侯老匠户还建议霰弹的弹托弃用掏空松木,改用粘合压实的多层毛毡,减轻无效重量,防止木质弹托出膛后伤及友军,并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速度之益。

    火器局经过请示批准,立即开展了研究和实验,最后采纳了侯老匠户的主意,还给他发了一笔令人眼红的赏银。

    新的独子仍为铅制,呈空心厚杯状,尖头更尖,内凹更深,尾部有斜纹,重量减轻到一两三钱五分,装颗粒火药一两三钱。

    独子中后部有三道环形凹槽,用以闭气。独子的生产方法,依然使用冷锻的方法,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