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一十三章 潜流暗涌(八)(第3/4页)  崇祯十三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藩王典兵,正是皇爷最担心的。有了这张蜀报,蜀世子典兵之事便可以坐实了!

    而且根据文章内容,川北官军、楚军,藩兵,护**,都在这位蜀世子的统领之下!

    以此还可以推知,四川官府,上至抚按、三司,下至道府州县卫所,都是知情并且赞同的!

    难道,蜀地真是暗地里反了不成?

    窗外的阳光愈发炙烈。它们轻巧地透过大树的枝叶,化作万道光箭射进了茶坊中。

    面前的报纸上,满眼都是闪烁的光斑。

    年轻人把报纸轻轻放下,眼睛重新投向了窗外。窗外的人流愈加密集了,已经有许多烧香祈愿的人聚在了真武宫门口。不知为何,真武宫迟迟未开宫门,香客群中响起了嗡嗡的嘈杂。

    皇爷鸡鸣而起,夜分不寐,焦劳成疾。其勤政如是,此非圣天子乎?

    宫中从无宴乐之事。近御宫人无数,皇爷皆正色临之,无一戏言。其不近声色如是,此非圣天子乎?

    凡秋后论囚,皇爷必斋戒素服,避殿撤乐。其慎刑如是,此非圣天子乎?

    西内虎城、城西豹房、城后百兽房,徒耗民脂民膏。皇爷纵禽于西山,杀虎豹以赐近臣,其恤民如是,此非圣天子乎?

    天下大旱暴风,皇爷于正殿丹陛之上暴晒于日中,跪而祈祷。其敬天如是,此非圣天子乎?

    皇爷笃学博览,四书、六经、性理、通鉴、大学、贞观政要、皇明祖训、帝鉴图说,朝夕不去手。每经宴日讲,与词臣反复辩难,讲官无不屈服。其好学如是,此非圣天子乎?

    年轻人想到乾清宫御座上那位活得真累的天下至尊,不由得鼻子一酸,泪水浸湿了眼眶。

    窗外那些无知小民,知道皇爷日用多少吗?不足天启爷的百分之一!

    知道我们皇爷的冠袍要穿多久才换吗?整整一个月!

    天下糜烂到今天这个地步,难道是皇爷的错吗?

    绝对不是!

    那又是谁的错?

    是那些诸事误君之臣的错!

    天下糜烂?又一个念头蹦入了年轻人的脑海。

    这蜀地就没有糜烂,起码这川西富庶之地还没有糜烂!瞧瞧窗外那些信众,他们供奉给真武帝君的物品中,竟然还有奢侈的香花、菜油和甜果!

    虽说尚不知那蜀世子到底何许心思,也要力谏皇爷断然举措了!年轻人暗暗下了决心。

    藩王典兵、擅杀大臣、走私茶马、妄立官制军制、勾结蛮夷地方,甚至擅改科举取士之法,条条都是弥天大罪!

    而以上种种,无不与四川巡抚廖大亨、四川巡按刘之勃的姑息养奸,公开勾结相关!

    若皇爷继续受惑于周延儒之谗言,对四川藩府长久姑息下去。有朝一日,四川必反!天下必变!

    “马公!”窗边瞭望的书童突然开口道:“陆大人回来了!他是一个人!”

    陆仪一个人回来了。难道他又没有见着东厂的番子?可还没有两个时辰,他不会那么没耐心的!不急,反正见了面就全部清楚了。

    年轻人想着,将烟匣下的报纸全部抽出,连同手上的那份一并折好,放入了怀中。

    “不好,陆大人被蜀地警察拦住了!”那书童突然大惊道。

    若不是被突发事件打搅,这位年轻人必定会将报纸看完。这样他就会看到《复兴报》二版的连载《辽海浮生纪——从皮岛到登莱》,作者文安之。

    这篇署名文章,以一名逃难到蜀地的东江军小兵的视角,以翔实的第一手材料,极具感染力的文字,揭开了崇祯初年辽东、辽军和辽民那一段尘封的血泪往事。

    此文公开发表后,不仅激起了蜀地各阶层人士对大明东北边陲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