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二十八章 抓与不抓(一)(第2/4页)  崇祯十三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缉令。

    肖像、性别、身高、口音、指纹,乃至于黄白两卡的登记号码,所有能区别于其他人的身份信息,全部赫然张贴于墙上。

    许多仓促逃跑的人禁不起全面出动的乡兵们一道又一道的盘问,干脆扔了包袱投案自首。

    黄白两卡的全面推行,使抓捕工作进行得异常顺利。身份证,作为国家对公民个人身份认定和管理的工具,第一次向所有人展

    示了它强大的力量。

    一张小小的纸片,在某些人的眼中,却有如一张锋利的刀片,可以轻易划破人的喉咙。

    ……

    大镇反开始后的第三天。

    四月十一日早晨,一个雾蒙蒙湿乎乎的天。

    成都城北的著名寺院昭觉禅林,一批犯人被蒙着粗布雨篷的马车队送了进来。

    这座号称“西川第一禅林”的寺庙,从大明建国伊始,便与蜀藩有着特殊的渊源。

    当年蜀献王朱椿就藩成都,曾奉太祖朱元璋之命,专门请来高僧智润禅师担任昭觉寺住持,并自掏腰包,将寺庙广为拓展,“周围墙垣缭绕七百余丈,绀殿依云,金身撑汉,以致藏阁僧廊,诸天佛祖,莫不宏丽俱备。”

    明制,一百五十丈即为一里,七百余丈则约为五里。京师的紫禁城,周长不过六里五。作为四川最大的宫殿群,位居成都府中心的蜀王府也不过周长五里。

    一座寺庙,大小竟然与蜀王府相当。若说规模,昭觉寺毫无疑问便是当今蜀地的第一大寺。

    昭觉寺藏经阁以北,是一大片古柏林立的幽静森林。马车粼粼驶过,打破了森林中浓稠的静谧。

    终于到了地方,车夫吆喝着马匹,勒紧缰绳。

    车子尚未停稳,早有大批灰衣黑盔,臂上缠着红色布条的武装士兵涌上前来。他们掀开篷车的车帘,让里面的犯人滚下车来。

    犯人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衣着华贵者,有葛衣短打者。他们哭喊着,哀求着,被士兵们不由分说地拽下车来,被迫沿着林间小道向可怖的森林深处走去。

    他们或许已经意识到自己命运,但是人的本能,让他们迟迟不愿放弃生的希望。直到……他们看见了林间空地中一个已经挖好的大坑。

    “本王是天家子孙!祖宗有成法,宗室有罪,一律送凤阳高墙圈禁!你们不能杀我,本王要见朱平槿!”

    犯人队列前头一名须发花白的老胖子疯狂地挣扎叫喊道。他穿着白亮的丝绸里衣,双手被麻绳反捆在背后,头发四散,脸上还有掌掴的青痕。

    “朱至浚,你谋反时没想想富顺庶人朱至深父子的下场?”一名军官轻蔑地微笑道。

    军官从腰兜里掏出一份皱巴巴的书柬,展开朗声念道:

    “朱至浚,男,皇族,原奉祀德阳郡王,因犯谋反之大罪,按大明律凌迟处死,立即执行!”

    听到凌迟处死的判决,朱至浚顿时两眼翻白,双脚一软,噗通跪了下来。

    那军官微微一笑,继续朗声道:

    “世子仁慈,念及血脉之亲,依大明律八议之规,法外开恩,着改凌迟之刑为铳毙!

    朱至浚,世子将公开凌迟改为铳毙,那是为你留了脸面,也为我们蜀藩宗室留了脸面!

    这里清净,近旁还有大和尚天天为你念经超度,你就安心走吧!

    莫要怨恨我们,老子既管杀又管埋,免得你的尸身进了狗肚,转世投了狗胎!”

    军官话音刚落,两名强壮的士兵已经不由分说上前,将朱至浚拖至大坑边跪下。

    第三名士兵端着冒烟的火铳快步走上前来。他用尖利的三棱刺刀抵住朱至浚的左后背,手指摸向了铮亮的黄铜扳机。

    朱至浚魂飞天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