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四十一章 天下之吭(四)(第2/3页)  崇祯十三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宋振宗。

    宋振宗本是陕西秦州人,从秦地一路打仗兼逃难来到了四川;

    郑安民本是广东广州府人,却长年在陕西为官,直到他被发配蜀王府。

    或许是两人的共同经历,亦或许是两人营私结党,在蜀王府今后的发展方向上,他俩不约而同地主张向北发展,与汉中府人田骞一起成为北进派的三名中坚人物。

    三人声音虽大,理由也还充分,但因为都有秦地背景,有为自身利益呐喊的嫌疑。朱平槿长期以来置若罔闻,坚决不表态。

    然而最近的情况不同了。

    北进的呼声不仅连日高涨,而且已经有人大胆地付之于行动。

    这些北进派的新人,显而易见,就是最近刚刚改编为护**的川北镇官军。

    有了川北镇官军的助威呐喊,朱平槿这位蜀世子再也不能装聋作哑。

    因为,表达诉求的主体是军队,是拥有武装的军事团体!

    ……

    川北镇,因为其主要的戍守地区而被命名。

    为了防备北来的闯贼和巴山里的土暴子,川北成为了四川的主要作战方向,所以川北镇几乎囊括了四川官军的主要机动兵力。

    改编和消化川北镇,是朱平槿处心积虑的目标。

    借助王朝阳兵变的事实,借助巴山之战的辉煌胜利,借助四川巡抚廖大亨和川北将领刘镇藩、丁显爵等人的屈身投靠,朱平槿以强大的军力相威胁,也以优厚的待遇相拉拢,终于在保宁会议上通过了四川整军的决定。

    川北镇主力刘镇藩、丁显爵、朱化龙、龙辅皇、王祥、杨展、侯天锡、邓若禹所部以及甘良臣、张奏凯、涂龙等人的余部,利州卫、松潘卫、茂州卫、保宁所、青川所、叠溪所、小河所等卫所戍守军士,均被改编为护**。其中团级单位有四个步兵团、两个骑兵团以及实力相当于三个野战团的茂威、松潘、利州、龙安守备团和白水关守备营。

    川北剿匪战役的大获全胜,既让这些川北旧将开始谋划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也让他们手下的将士开始找寻新的利益所在。

    在这种大背景下,川北镇把眼睛盯向了北方,盯向了陕西的汉中与陇南。

    军队,并非一部任由上位者摆布的杀人机器。它是由千千万正常人所形成的武装团体,而正常人一定会有自己的私利。

    千千万个拥有私利的单一个体集合在一起,就会形成一个有共同利益诉求的组织。

    那么这千千万个单一个体是如何形成统一的利益联盟,而不是千千万个水分子做无规则的布朗运动?这与军队的建军历史、组织体制和利益形成机制有着直接的关系。

    举两个简单的例子。

    历史上的鞑子军队,一旦入城就会变得凶狠无比。

    为什么?

    因为鞑

    子军队没有固定的军饷,将军的宦囊私财、士兵的吃穿用度,都来自于战场的缴获与抢掠。来自城内的任何抵抗,都会被视为对他们抢劫的妨碍;

    比如历史上装备低劣搞笑,打仗形同儿戏的川军,外来军队一旦靠近四川腹地,就会遭到他们一波波凶狠的反击。

    中央红军在土城、四方面军在百丈关,都吃了川军很大的苦头。

    中央红军在土城失败,被迫四渡赤水;四方面军百丈关战役失败,只得二过草地。

    川军战斗力忽高忽低的真实原因,其实很简单:

    川军内部实行防区制,大军阀大防区,小军阀小防区,大小防区层层相扣,形同封建。

    川军上下吃喝拉撒睡及所有的给养,都来自于他们的防区。在他们看来,任何人,无论是红军还是中央军,想要占领他们的防区,就是要和他们抢地盘,夺走他们的饭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