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九章 连史室(第1/2页)  兵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新兵在没有授衔之前,无论是常服还是作训服上面,都是光秃秃的一片,看着膈应的不行。有时候我们还会羡慕那些老兵士官班长们那个小小的军衔,不说多的,至少看上去就顺眼多了。

    本来授衔仪式应该很早——据说是过年之前就应该搞了,但是因为疫情的缘故,一直搁置到现在。

    考核什么的先放一边,至少没有戴上军衔之前,我们这帮新兵还不算是兵,这时候只要营里的领导签个名点个头,你就可以灰溜溜的滚回地方去。

    自然,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谁也不会做,隔离的时候就听说过有的新兵为了表现自己思想素质不过硬,每天不起床,平时不值日瞎搞,不也回不了地方,后来我才了解到,营里被遣回的名额一年就两个——你以为这就算了,谁敢碰这两个名额,年底就不用考虑优秀了,你这个干部的名字会直接记在旅领导的小本本上。

    所以,除非确实没办法,要不然这东西谁碰谁死。

    悄悄说一声,哪个听说吊的不行的新兵最后被整得老老实实的,鬼知道他经历了什么。

    相对来说,我们连队管的最严,但是在平时的打骂上面相对来说比较少,没办法,后娘养的嘛!就考核完第二次参观连史室那会,我就感觉到了我们旅队对我们连队深深的恶意。

    之前隔离的时候,在其他连队感受到的,是“窗明几净”的环境,“光可鉴人”的瓷砖地板,随坏随换的窗户玻璃——我们连队到现在还是水磨地板,每天要是不拖一遍地看上去就脏兮兮的,有些窗户坏了就用胶带糊上,实在没办法了,就直接把那扇窗户封掉。

    新兵授衔之前的这一次参观,我才真正了解到连队的历史(当然,后来几个班长私底下谈话,曾经说不少事情有吹嘘的成分,但是连队历史那么长,几个班长兵龄最长的最多也就十四年士官,不能作为参考)。

    “红一连,诞生于秋收起义,是当时组成的第一师一营一连,当时的第一任指导员是罗·荣桓。”

    班长一边讲述着,一边带着我们走过连史室的玻璃柜,指着里面一把不认识的老式手枪道:“这是当年罗·荣桓元帅使用过的手枪,我们在新中国成立后,曾经是驻守北平的警卫连,随后在大裁军中,成为189师(这个师已经裁撤)的步兵一连。”

    说到这里,旁边的苏班长补充了一句:“当时我们连和现在我们旅的一连是死对头啊。”

    他看向旁边的邵班长,邵班长是连队里年龄最大,兵龄最长的士官,也是见证红一连从189师被裁撤后并到我们旅里的见证者。

    如果要说谁对连队感情最深的,肯定就是邵班长莫属。

    “我们连队当时是师里的王牌,说实话,当时还是甲种师编制,唉,说起来来到我们旅就跟后娘养的一样,别人都不待见我们。”

    其实不仅仅是不待见我们连队,是不待见我们整个装步四营,我们整个装步营大号叫做“大刀四营”,除了我们红一连之外,其他的连队也是裁军之前各个师旅的王牌,像十一连外面就挂着一个“特工连”,别看这些东西没什么,但是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匾额,至少需要几十条人命和足以称道的功绩才能获得,在我们班级里面,就还有“二级起雷英雄姚显儒”之类的英雄事迹。

    “而且现在红一连也没落了,其实整个旅队也差不多,没有以前那么厉害了。”

    邵班长不无遗憾地说道。

    这绝对是切切实实的实在话,别看现在每次运动会什么的射击成绩跑步成绩老是破纪录什么的,真正的单兵素质拉出来,远远不如以前的连队。

    当然,以前的训练是实打实的训练,像前段时间我们的步枪训练科目身下面还垫着个毯子,放在以前不知道多可笑。

    “连队大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