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1章 【毒舌】(第2/4页)  大世争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了,那么我们就说说革命的目的,以及革命的对象。哪些人是可以被发动起来的革命者,那些人是对立阵营的死硬分子。”

    “那个,先等等,刚才是不是在说‘驱逐鞑虏’,怎么一转眼变成了革命的目的了?”孙中山百思不得其解,舔着脸,想要反驳王学谦犯规了,不给他机会表现。

    反倒是王学谦坦然一笑:“满、回、蒙、藏四族多是游牧民族,居无定所,宣传革命有困难……”说完,他一翻白眼道:“再说了,这四族才多少人?靠他们发动革命,要到猴年马月才能成功,只能是人口聚集多的几个大省份革命成功,才能辐射周边,最后在实力和拉拢下,完成国家的大一统。”

    原来这小子都知道?孙中山怒目相对,就感觉嗓子眼像是被糊住了,一口浓痰卡在喉咙口,却吐不出来的难受劲。

    “要说生活最困难的不是城市贫民,而是没有土地的农民,雇农,佃户,辛苦一年,粮食不够吃。遇到荒年没有应对饥荒的能力,只能背井离乡,或者卖儿卖女。在我国,农民占据人口的九成以上,而没有产业、或者薄产的农民,在农村至少占据一半以上。这部分人口,就至少有2亿人,相对其他人来说,他们的革命愿望是非常强烈的,但是苦于没有出路,或者根本就无法接触革命思想。虽有革命愿望,却无法接触到革命曙光。”

    忽然间,孙中山眼前一亮,2亿革命同志?

    得多大的一支队伍啊!

    同盟会苦心发展15年,才多少人?总共才万、八千人,不少还是滥竽充数的,求官求财的,真要是有2亿革命同仁,何愁‘革命大业’无法实现?

    “真的有2亿人?”

    孙中山说话的时候,胡子都抖了起来,显然是内心紧张到了极点,深怕王学谦又是诓骗他的感情,让他白激动一场。

    可没想到,王学谦眼神肃穆的点头道:“没错,只多不少。为什么,我说这些人是最渴望革命的。试想一下,一年到头,他们辛苦劳作在田地里,但是种出来的粮食都不是自己的。只有在农忙的时候,吃上一顿干饭,还要加上土豆,番薯来充数的那种。青黄不接的时候,只能吃野菜糊糊,别说他们还付出了那么多的汗水和劳动,就是坐牢的伙食。也不比他们差多少。民以食为天,加上饥荒年景,无法抗击饥荒,除了卖身为奴,就只有远走他乡一条路了。”

    孙中山认同道:“你说的是民生问题,这也是‘国党’考虑的实际问题。我认为,平均地权,土地涨价归公,是解决这部分困难农民的办法。不说是一劳永逸。但至少能够有一个温饱。”

    “你确定。”王学谦吃惊的看着孙中山,从眼神中就能看出,他又不同见解。

    三民主义中,民生问题也是他考虑的一件大事。要不是被袁世凯放逐。民国头几年,孙中山跑遍了大江南北,虽然是筹备建造铁路,十万公里的铁路计划一直是一个笑话。可他却浑然不知。极其认真的画图,考察地形,可是铁路没有建起来。但是国内农民的生存状态,让他看到了不少。

    还真的跟王学谦说的**不离十,在浙江、江苏、安徽等地还稍微好一点。

    可是河南,甘肃,刚刚受灾的广州,农民的生存问题已经严酷到生死存亡一线。

    平均地权,涨价归公。这也是孙中山一宿一宿没睡,鉴于土地分配不均,而琢磨出来的对策。

    不过,这一次,他有些担心了,即便脸上装出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但双手却攥成拳头,手背上青筋毕现,可见他心中的紧张程度?

    “子高,可有高见?”

    “平均地价,涨价归公?”王学谦莞尔一笑道:“孙先生相必知道道家和佛家吧?”

    孙中山愣住了,怎么回事?怎么一下子又跳到道家和佛家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