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26章 【上海滩小杜】(第1/4页)  大世争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大世争锋最新章节!

    虞洽卿或许是整个拍会上最不起眼的买家之一,并不是说他没有动机,而相对于荣家的产业,虞洽卿的产业更倾向于海运。而大达轮船公司并非是一家海运轮船公司,而是一家内河船运轮船公司。

    相比海运的便捷,民国混乱的地方势力是内河运输最大的障碍。

    加上长江流域上的穿帮,有青帮的人,也有红帮的人,对付张謇,他们有所忌惮,但对付别人就不一样了。

    虞洽卿对于苏北航运来说,确实没有多少优势可言。相反,荣家在苏北的投资一直是民国最大的几家企业之一,相比大生纱厂,荣家的申新纱厂可能规模上稍微差一点,但也仅仅是差一点而已,加上荣家的面粉厂,是国内数一数二的民族资本。荣家需要在苏北航运中占据主导地位,用来解决他们的原料问题,大达轮船公司就是他们一定要争取的产业之一。

    相比苏北棉花的稍微简单一点,因为在苏北,张謇已经将棉花的种植规模化,几个农垦公司就占据苏北棉花产量的八成以上。但是小麦、大米等粮食都是分散各地的,需要一个完整的货运系统,才能用最低廉的价格,从各地收购足够的粮食在上海贩。

    苏北的粮价比上海,差了近一倍,这里面的利润就相当可观了。

    所以,虞洽卿一直认为,他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荣家,而不是杜月笙这个青帮头子。

    可没想到,杜月笙竟然也有竞拍的意思,而且带来的钱竟然是他的一倍多。

    这让虞洽卿很憋屈,什么时候,混混都这么有钱了?

    是黄金荣的意思?

    还是整个青帮的反应?

    虞洽卿说什么也不会相信,杜月笙有已经经营一家内河航运公司的能力,这家伙的势力不过是十六铺码头而已,吴淞码头都不是杜月笙的势力范围。相比之下,荣家在商业上的成就是不容小觑的,是已经在商界拥有了足够强大资本和地位的商界巨鳄。

    老谋深算的虞洽卿一眼就认定,杜月笙不过是为了名而已。这个动机不难猜测,花钱买名声在青帮并非是头一遭,不过平日里他们跟喜欢和戏子打交道,拜码头,讲排场,才是这帮江湖人最喜欢做的事情。做生意,尤其是正当生意,他们还差地远着呢。可花一百多万,设置两百万,就为了博取一把名声,这笔账算来算去,杜月笙也不太可能犯傻的。钱到了一定的数量,已经不是钱,而是地位,是让人高山仰止的身份和实力。花在有用的地方,自然会增色不少。可在虞洽卿看来,青帮进入航运,不过是胡闹而已。

    青帮开门做粮食生意,开办面粉厂,那么青帮的小混混们,忙活一天下班之后,弄得一身白,灰头土脸地还好意思在街面上混?还怎么趾高气扬的收保护费?

    再说了,面粉粮食生意,都不是简单的买进出,需要渠道。开一个粮店当然不用这么麻烦,但如果是面粉厂,这就难办了。在虞洽卿看来,杜月笙根本就没有这份能力管理好一家中型,甚至大型的面粉厂。同时上海到武汉的航运,也不太可能接手。青帮毕竟是下九流的产业居多,做正经正儿八经的生意,不是虞洽卿看不起杜月笙,真不见得有这份本事。

    对于青帮来说,什么时候正当生意会被青睐?简直就是天荒夜谈,股票投机、地产投机、**、烟土……这些来钱快,风险大,才是青帮最为喜欢的行业,可要是靠着实业来解决青帮的资金问题,这种想法,估计连黄金荣喝醉了,都不见得会觉得对。

    而虞洽卿真是认定了这一点,才觉得,青帮是为了出名,而并非是为了开拓新的生意渠道。

    那么对于他来说,机会就很大了。

    他对苏北航运没有兴趣,一来他不做棉花生意,也不做粮食生意。他是单纯的航运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