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追查王府】(第1/2页)  燕王朱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西安,原称长安。自刘邦将楚霸王逼死乌江,天下归汉,便定都渭河以南的关中,于秦咸阳遗址筑城,立名长安。此由《史记》所载:“汉长安,秦咸阳也”便可知端倪。且张衡在《西京赋》中也曾说“(长安)乃览秦制,跨周法也”,可以引为佐证。

    若论起来,秦之咸阳,其实从惠文王后,便往南筑有章台、兴乐宫、甘泉宫、信宫、阿房宫及七庙等。刘邦立汉后,遵娄敬、张良劝说,又修缮秦的兴乐宫而改为长乐宫,于秦章台建未央宫。汉经文景之治,而至武帝,彼时的长安真可谓繁花似锦,故而有史曾称“西有罗马,而东有长安”。

    时光流转至隋,文帝杨坚又在汉长安城东南的建新都大兴城。唐定都长安后,改隋大兴城为长安城,贞观年间又建大明宫。及宋、元年间,均弃长安另立都城。待至洪武二年,大将军徐达进兵奉元路,即改奉元路为西安府。

    此时的西安,可谓汇集了历朝都城之兴。但见其城墙高阔,四面仅设一门,只是南门偏东,北门偏西,东西两门亦不对称,与其他城池截然不同,也不知前人是否在此暗藏了什么玄机。在西安城内的西北隅,则汇集马市、羊市、秦川驿等。

    秦王府则在东北隅,与城隍庙、察院相邻。

    秦王府四周筑有城垣、城门四座,城楼上覆以青色琉璃瓦,大门饰以丹漆金涂铜钉。从远看去,这座城中之城,俨然是一座小的应天府紫禁城。秦王府四城的正门,南曰端礼,北曰广智,东曰体仁,西曰遵义,名目都是极端方的。只是一如秦王府,便见一处殿宇巍峨高耸,比之应天府的皇城,只怕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朱标至此方才品味出昨天夜里李景隆那句“殿下只要入城,便会知道,秦王违制的证据何止有啊,还大摇大摆地在光头华日之下,朗朗乾坤之中呢”的意思来。

    不过眼见秦王在封地如此胆大妄为、招摇过市,就连朱标目睹之下也不禁愣住了——这委实太过胆大了,却不知为何时至今日方才被举发出来。这位弟弟野心勃勃要多九五之尊竟做得如此堂而皇之,真不知他是胆大还是愚蠢。

    “殿下,这是承运殿,基高便有六尺九寸。墙高,下官也已测量过了,嘿嘿嘿,是九丈九尺九寸,一寸不多也一寸不少”,说话间李景的隆嘴角忽然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藏着鄙夷道:“再往里走,就是圆殿和存心殿了,嘿嘿,那里也与这承运殿也是如出一辙,一般的光景。”

    “九丈九尺九寸?”朱标吃惊不小,张大了嘴久久没了言语。

    九丈九尺九寸的墙高,那是京师紫禁城里皇上朝会用的殿宇才能有的规制。饶是皇上的居所,也是不敢建成这般高大的,否则便是有违天道。皇帝再大,也是大不过天的,所以也得敬天畏命,不至于一朝权在手就胡作非为了。

    见朱标有些不可思议的神情,李景隆嘿然一笑,摇头背了起来:“洪武四年,当今万岁曾明发召旨曰——凡亲王,其王城高二丈九尺、下阔六丈、上阔二丈。女墙、高五尺五寸。城河、阔十五丈、深三丈。正殿基、高六尺九寸。月台、高五尺九寸。正门台、高四尺九寸五分。廊房地、高二尺五寸。王宫门地、高三尺二寸五分。后宫地、高三尺二寸五分。若有胆敢僭越者,罪同谋反!”

    见他背诵得如此唸熟,朱标也不禁佩服,却还是忍不住露出了一丝莫名的笑意——光凭此一条,就足够让秦王翻身无望了。只是……洪武皇帝性子难以捉摸,往往别人觉得大逆不道的事,他却不以为然。可别人觉得无伤大雅的一些事,洪武皇帝又喜欢大做文章,甚至不惜自做杀孽。所以,若真要此番一举将秦王压下去、不再做耗,光凭此一条,还是显得单薄了一些。

    只是这些话,朱标却不便说了出来,只是闭着双唇趋步往里走,只见承运殿内竟阔达十四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