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章 【太子人选】(第1/2页)  燕王朱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奉天殿内,洪武皇帝朱元璋一边接过千里迢迢赶来京师的**颜递送过来黄凌奏章,一边问:“不知夫子属意谁来做我大明的储君呢?”

    **颜毫不犹豫,脱口道:“草民觉得四皇子、燕王殿下能担此大任。”

    “哦?”

    朱元璋悠然停了步子,正要转身,想了想,却还是若无其事地踱回了须弥座儿,一边低头展读奏章一边淡淡地问:“哦......夫子属意燕王,不知有何缘故?”

    “理由很简单,在草民看来,现在殿下几位年长一点的皇子中,唯有燕王最佳”,**颜似乎并不明白他与朱元璋正在商议的是天底下最棘手最可能惹祸的秘事似的,一副浑然不觉、无畏无惧的神色。

    这倒惹得朱元璋噗嗤一声笑了起来:“燕王......确是有他的过人之处。只是其他皇子未必就没有他们的长处啊?!再说回来......自古马上打天下之后便到了文治,无论是汉之文景之治、还是宋之仁宗盛治,都是弃武从文,修齐治平而来的。朕打下了江山,下一代,只怕也到了文治的时候了。燕王武略是有的,文治嘛,只怕还欠缺吧?”

    朱元璋这话,可谓一针见血,恰好点到了燕王朱棣的命门了。

    **颜却梗着脖子,想也不想地答道:“万岁只知文治和武治,难道不知德治?无论文武再好,若是一旦手握天下之后就只知享乐而不修德政,那天下也会被治得稀烂。退一步说,万岁只知燕王能武,可未必燕王殿下就不能文啊?当年唐高祖李渊不也曾认定李世民能武不能文?于是唐高祖才选了李建成做太子,这才有了玄武门之变。可李世民称帝之后呢,其文治不也璨若星辰,千百年难有能出其右者吗?”

    朱元璋原本只是随口一说,不想**颜举出玄武门之变来,心底里竟无端打了个寒噤,生出一丝不祥的预感来。

    **颜见朱元璋无话,便又接着道:“如今天下看似太平,可这数十年来战乱从未停歇过。残元、女真、高丽都在北边虎视眈眈、蠢蠢欲动,只等机会一来便要南下侵扰。南边呢,也多有异民不服德化,屡次作乱被平,却总是死灰复燃。如此天下,若是没有一位懂武略的雄主弹压,如何能保天下太平?”

    这确是说到点子上了。

    这也是洪武皇帝多年来对太子朱标不放心的地方。如今经**颜之口说了出来,朱元璋越发觉得自己的担心不无道理,也自沉吟起来:“可是......朕观历朝历代,国之大祸,多出自一理,那便是毁在立长还是立贤上。汉武帝何其雄才伟略,到老还不是因为想要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而造出巫蛊之祸、废了太子刘据,生生毁了一世英名?秦始皇灭了六国、一统天下,开万世之基,最后不是也因为没有立长子扶苏,转立胡亥为帝,以至于秦至二世就亡了?”

    听了这话,原本跪伏在地的**颜蘧然开目,神情间似乎有些激动:“万岁,难道您要立长?”

    “不行吗?”朱元璋目光灼灼地盯着**颜:“秦王......有什么不好处啊?”

    “这......这......”

    **颜涨得满脸通红,秦王就算有再多混账事,也毕竟是皇子、是王爷,皇帝只要没说,谁又敢说他的不是处啊?可要是让秦王当了太子,将来当了皇帝,那大明江山只怕永无宁日了。

    **颜无奈,只得不住叩首泣道:“这......还请万岁以大明江山、以万千子民为重,万岁——”

    “好了好了,朕自有主张。你的奏章朕收下了,你要说的话朕也听到了。其他的,你便不要管了,安生养老吧”

    朱元璋不耐烦地摆了摆手,抬眼见太监梁民带着而聂,正由几个小太监抬着一桌御膳进来,不禁怒道:“谁叫你们进来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