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回 君臣一会(第2/3页)  劫灰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打算拿太子做威胁朕的筹码么?”

    皇帝心底有些恼怒,却也不好发作,又故意说一句:“丞相对太子照顾有加,太子也必然对丞相十分敬重。”

    祝援道:“太子宽仁贤德,聪慧过人,实乃皇家之幸,苍生之福。若陛下愿意,老臣愿作太子太傅,退居东宫幕后,竭尽生平所学辅佐太子成材。”

    此言一出,皇帝倒是颇为吃惊,群臣也是个个讶异不已。根本没人想到高居相位的两朝元老会愿意去当一个没有实权的太子太傅,

    此时,端坐在旁边一个营帐内的百里中正隔着布幕听见祝援这番话,微微一笑,自语道:“好个以退为进,这个时候急流勇退,方有朝中首智的风范。”

    武奉却接道:“老臣年迈体衰,精力大不如前,无法应付繁杂军务,如今请求告老还乡,万望陛下恩准。”

    朱雀大君是何等样人,此刻竟也皱了皱眉头。他没有料到这两人竟然会说出这样一番话,这不是想让他难堪么?如果答应了,显得自己无情,又好像自己就巴不得把这两人赶走;如若不答应,君无戏言,这两人顺水推舟应承下来,岂不是又继续高高在上当文武首辅?

    百里中正静坐在帐后,他想看看皇帝究竟要如何应对。依他对皇帝的了解,皇帝很可能当场答应——皇帝处事风格明快果断,不太喜欢顾忌旁人眼光,且天生桀骜不驯,是个喜欢逆着别人的意思干的人。

    果然,公孙波稍一思索,便想开口答应。

    此时武奉却自袖中拿出一份奏折,道:“此乃老臣的辞官陈表,恳请陛下一阅。”

    公孙波点了点头,让人把奏折呈上来。打开奏折一看,公孙波不禁变了脸色。

    “臣武奉,自先帝时任大司马,后受先帝托孤,至今已数十年。此次陛下东征,臣调配后援不力,理应问罪。然非臣有逆反之心,实因朝中令出无用,诸侯心怀异志。适逢叛逆,京城震动,迅雕军腐败羸弱,诸侯却无一驰援司隶,臣几经协调,方自北国借李小寒部南下保卫京师,护得宫内周全。平叛尚且如此,何况跨海救驾乎!

    “陛下虽有体察之心,诸将却无细思之虑,必归罪于臣而请命欲诛。然陛下碍于武家过往功勋,必左右为难,徒增烦忧,此即为臣之过也。

    “今老臣欲告老还乡,交付权柄,以期苟延残躯,保全儿孙。臣叩首望陛下恩准,老臣感激涕零,无以言表,区区微诚,伏乞圣鉴。谨奏。”

    看完武奉奏折,皇帝对诸侯的提防之心再次被挑起,对眼前这位神态诚恳的老臣更是多了一种莫名的感情。他明白,武奉此时递上辞职书,是帮忙缓和气氛,给双方一个好看点的台阶下,也给了他装作深表无奈的空间。这个辞职不是假的,是来真的,之所以不等到回京再辞,仅仅是怕皇帝等不及了,怕皇帝回到中都马上祭出霹雳手段,到时候鱼死网破,局面就不好收拾了。

    自上一代皇帝公孙了托孤以来,武奉与祝援二人便担起了辅佐少主的重任,君臣之间感情颇深。但年龄渐长的公孙波面对着武、祝二人的“指手画脚”越来越不耐烦,每当他想大展拳脚的时候,这两个人便会一齐跳出来劝谏,直到事情办不成。在公孙波看来,这是倚老卖老,更是对自己威信的挑战。而二人背后的两大家族借助二人威势,攫取权柄,垄断部分官位,借机获取好处,搞得官僚体系乌烟瘴气,这一切都被皇帝看在眼里,令其极为愤怒。

    对于公孙波来说,他亟需一批志同道合且有能力的手下。于是他大力提拔南方派将领,诸如宫让、梁弘等人,破格提拔自己的嫡系亲信石飞,联合自幼就关系良好的几位弟弟,一步一步地挤占四大家族的空间。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公孙波培养的这帮人已经掌握了很大一部分兵权,因此才能顺利发动了一次东征。为什么要东征?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