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2 恶果(第1/3页)  一念芳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2恶果

    早朝的金銮殿上。

    宣元帝和一干众臣商讨完国家大事后,正准备宣布退朝,刘雄就站了出来。

    “启禀皇上,微臣有事要奏。”

    “何事?”宣元帝有些疑惑。这刘雄,平日里,除了兵部的事,别的事都不上心。可这兵部的事,不是才讨论完吗?

    “昨日微臣去福顺楼吃酒,听到了一个流言。”刘雄将流言的内容详细地向宣元帝禀告,当然,在宴会真实的情况他也一并如实说明。

    宣元帝听完,怒火中烧,谁人这般大胆?竟敢在百姓之中传扬如此恶劣的流言。

    刘雄见宣元帝的表情,心中更加有信心了。于是,接着说道:“微臣到此等流言很是气愤,当即就对传流言之人大打出手。微臣身为兵部尚书,事后,深知此举不妥,故而特地向皇上请罪。”

    “请罪?朕恕你无罪!若不是你,朕怎会知道,我永庆朝堂堂将军的遗孤怎容他人如此陷害!此人必要揪出,决不轻饶!”

    宣元帝很是奇怪,她们回来不过数日,到底是谁,会用流言如此重伤?

    此刻的林侍郎心思百转,如站针毡。他心里隐隐觉得此事恐怕与朱氏有关,可看宣元帝的怒容,又不敢发生认罪,反而表现得更加事不关己。心头却暗想要回去好好质问那贱妇一番才可。

    刘雄见宣元帝如此,一面心中暗喜,一面又惊异。圣上的反应,果然如信中所言。可,这信到底是谁送的呢?

    退朝后,皇宫御书房内,宣元帝虎目含威,怒气翻涌。他对着跪伏于地的太子质问道:

    “你可知,朕为何让你来这?”

    秦洵早在来这之前就知道,今日宣元帝的责难是逃不掉的。故而,他很是恭敬地说道:“儿臣知晓,是为镇国府流言一事。”

    “你身为堂堂太子,发生在眼皮子底下的大事,竟然知情不报,你眼里到底还有没有我这个父皇?”宣元帝怒气并未因秦洵的态度而有任何软化。

    其实,宣元帝的这话说得委实重了些!秦洵这几日一直忙于水灾严重区的善后重建拨款的事宜,每每下钥才归来。坊间的事不得知也是常情。

    不过即使如此,秦洵也并不辩驳,顺着宣元帝的话,磕头谢罪道:“是儿臣的错,请父皇责罚。”

    太子这几日在忙什么,宣元帝怎会不知?此事发难于他,本就是迁怒,再见其态度恭谨,便也渐渐下了火气。

    “朕罚你有何用!限你三日之内查明流言之源,朕很好奇到底是何人敢掀起如此巨浪!”宣元帝坐在上首,语气森森。

    “儿臣遵命。”秦洵叩首应声。

    “身为太子,理应事事先于人。可此事你竟然还不如一个臣子知道得快!如此一来,你怎能统治得好国家?要记住,时刻都要留一双眼睛在民间。”宣元帝警示道。

    “多谢父皇提醒,儿臣一定牢记于心!”

    不过一日,秦洵便顺藤摸瓜地查到了朱氏,连证人也一并抓着了。不过此事进行得太过顺利,倒让他有些奇怪:难道还有人在帮着查?若是真有,能做到这等悄无声息,会是怎样的势力所为?难道,是刘尚书插手了?他作为林大将军的旧部,倒是极有可能。秦洵有所猜疑,却并没有什么实质的证据。故而,只能将此猜测放在一边,第一时间将调查的结果呈在了宣元帝的面前。

    “好!不愧是朕的好儿子!做事这等迅速!说说看,都查到了什么?”宣元帝毫不吝啬地夸赞道。

    太子跪谢过后,将相关人等带到殿上,一一汇报情况。这些小民本就是市井之徒,哪里见过这般阵仗,早就吓得瑟瑟发抖,根本不用严审,就乖乖地全招了。

    其中一人为了表示自己的交代的都是实话,还唱了那首此时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