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七章 临仿业二(第1/2页)  重生之神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屋中一人临窗而立,一袭月白长衫,梳理的十分规矩的短发服帖地顺在脑后,背在身后的一只手雪白修长。桌旁的一杯热茶正冒着袅袅白气,环绕在他的周围,使得这个背景充满了温润儒雅之气。

    叶怀苏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只靠背影便能给人安心亲近的感觉的人,但同时却又让人不忍亵渎冒犯。

    一时间,叶怀苏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好在那人颇有做为主人的自觉,没等叶怀苏感觉到尴尬,已经转过身来,对着叶怀苏微微一笑,叶怀苏这才看见这人的长相。

    温润如玉!这人相貌并不如何英俊,但一瞬间叶怀苏的脑中便冒出了这四个字,觉得再没有任何人比此人更能衬出这四个字的精髓了。

    “在下方少初,是这家古意斋的老板。方才的事很感谢小姐出手相助。敢问小姐芳名?”

    “叶怀苏。”

    “叶小姐。”方少初淡然一笑,便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请坐。”

    叶怀苏走到桌前的红木椅上坐了下来,“不知道方先生请我过来,有何贵干?”

    “不敢,只是想向叶小姐表达一下我的谢意。”方少初离开窗前,端起桌上造型古朴的茶壶,斟了杯茶,递到叶怀苏面前。

    “能否冒昧问下,叶小姐的国画师从何人?”

    接过茶水,道了声谢,叶怀苏笑得意味不明,简单地回了两个字。“自学。”

    方少初闻言一愣,随即笑开,“那叶小姐天赋惊人,为少初平生仅见!”

    方少初话语中真挚诚恳,听得叶怀苏心中五味杂陈,自己天赋是有,惊人倒未必!

    “方先生过誉了!之前听到叶叔叔提起临仿,我对这个很是好奇,不知能否请方先生为我解释一二?”对这一点叶怀苏不欲多谈,不轻声色间便转了话题。

    “临仿”方少初喃喃低语,半晌,才问道:“不知叶小姐对于自古以来的书画行业知道多少?”

    叶怀苏羞涩一笑,“丝毫不知。”

    方少初的笑容里多了些叹息,“从华夏有书画艺术开始,便有字画买卖。不过古时的字画行业大都是一些落魄书生为了维持生计的下下之策,真正的书画名家大多清高,作品很少出售,所以真正的书画行业成形很晚。而一些古时大家的名品真正流传在民间的也很少,很多珍贵的画作都失传了。你大概不知道,现今市面上流传的很多名家字画大都是仿品,尤其是一些号称唐宋时期的书画名作,十件之中几乎九件是临摹版。就连现在故宫之中的《茶山幽居》《清明上河》等,也都是后人根据史书中记录的蛛丝马迹仿出来的。”

    叶怀苏眼中难掩震惊之色,“你是说,那些那些震惊世人的传世之作都是假的?”

    方少初歪头一笑,“说是假的也不准确,有句话叫作‘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这世上真真假假,又有谁说得清呢。不可否认的是,那些传世名画所带给人们的震撼与它所拥有的文学价值都是不可替代的。”

    “临仿临仿,所以你要告诉我的就是,所谓临仿其实就是作假?”

    “你这么理解也没错!”方少初抿了口茶,继续说道:“其实华夏人在传承方面,一直有很深厚的‘崇古’倾向与‘原典情结’,反映在绘画方面,‘临仿’便是‘崇古’的最佳方式之一,古代文人历来强调‘无一笔无来历’,对于古代绘画史上的‘临’c‘仿’问题,它不仅仅是一个笔墨技法的问题,而是一个‘求道’的过程,以有限的笔墨去容涵无限,一个‘临’字,看似被动,实则具有取类归赋的‘主动’意向,包含着极大的审美选择和创造自由,也蕴藏着画家对于物象的‘气’‘韵’的深刻体悟与感应,画家在‘临仿’的过程中,忘情体物,‘澄怀味象’,因物象而‘得其天’,最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